ENGLISH

电子新闻

电子工程系2021年春季学期助教培训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3-15 点击数:

2021年3月13日,电子工程系2021年春季学期助教培训班在罗姆楼举办。本次培训班包含开幕式、主题培训与闭幕式三部分,共有一百四十多位本学期担任电子系课程助教的研究生参加。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数学系教授白峰杉、法学院教授杨国华、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钟周、心理学副教授贾烜作为授课嘉宾。

上午九点,助教培训班开幕式于罗姆楼三层报告厅准时开始。开幕式由电子系党委副书记李冬梅主持;电子系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旭东、电子系副主任沈渊和授课嘉宾数学系教授白峰杉、法学院教授杨国华、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钟周出席了开幕式。

李冬梅老师主持开幕式

首先由沈渊老师作开场致辞。沈老师强调,助教工作在教育教学支撑和助教自身成长两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助教工作能力会直接影响授课效果,助教的言行举止、行事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担任助教工作能加深自身对课程内容的全面理解,也能培养演讲、沟通、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对日后职业发展有重要的帮助。相比于上学期的培训,本次助教培训班涵盖了更加丰富的技能培训主题,给了助教更多的学习与提升机会。

沈渊老师作开场致辞

会议现场

随后,白峰杉老师针对现代教育模式转型与助教工作意义发表了讲话。白老师指出,教育模式的转型往往能推动国家实力的增强与经济的发展。随着当今对数据的存储与理解能力的提升,教授知识不再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大学教育将从标准化逐步走向个性化。为此,推进小班讨论课的开设、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是包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多所世界一流大学正在探索的教学模式。而在教师资源紧张的实际条件下,具备良好教学能力和素养的助教是实现小班讨论课的重要支撑。

白峰杉老师讲话

参会助教学员

开幕式的最后,张旭东老师与沈渊老师向授课嘉宾颁发了证书。

张旭东老师与沈渊老师向授课嘉宾颁发证书

本次助教培训班的培训环节分为3个小班研讨主题(教学设计基础、讨论式教学方法、小班研讨课)和1个大班讲座主题(理解工程教育)平行进行,每个主题均开设2到3场,供助教学员自由选择。

主题1:教学设计基础

主讲人:钟周 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钟周老师从教学的理解与探讨、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布鲁姆教学目标、加涅教学设计以及合作探究等五方面,围绕教学设计基础这一话题进行了讲解与讨论。首先,钟老师以数个互动问题作为开场,与参与培训的助教们就“什么是教学?”、“助教经历中有哪些亮点与痛点?”、“助教需要哪些‘充电’?”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一系列实际例子介绍“教”与“学”的具体含义。

互动结束后,钟老师以教学设计ADDIE法作为代表模型,讲解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要素,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估。除了ADDIE外,钟老师还简要介绍了关注方法媒体的ASSURE、关注迭代的SAM以及问题导向的“投石问路”等多种教学设计模型,全方位地介绍应如何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此外,钟老师还介绍了布鲁诺教学目标分类与加涅教学设计“九五矩阵”模型,为参与培训的助教们推荐了数本经典教育书籍。最后,钟老师以PISA合作探究素养评价框架作为切入点,为助教们讲解介绍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主题1授课现场

主题2:讨论式教学方法

主讲人:杨国华 法学院教授

在课程的前半段,杨国华老师以“清华学”为主题,与助教学员一起实际演练了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流程。首先,杨老师提供了相关阅读材料,由参加培训的助教学员自主提出问题,并由其他学员根据自身的思考提供可能的解答。通过老师的引导与追问,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得以逐步提升,学员们对于“清华学”主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在课程的后半段,参会学员根据自身体会,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大家认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课堂氛围更轻松,能促进学生课前预习与思考,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讨论式教学方法往往只适用于部分类型的课程与专题,且对主持人的引导、推进和切换话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将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进行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主题2授课现场

主题3:小班研讨课

主讲人:贾烜 心理学副教授

本场培训以“团体辅导技术在小班研讨中的应用”为主题。与传统的教学讨论方式不同,贾烜老师在提出几个开场问题作为概述之后,用几个小游戏集中了学员们的注意力,也使研讨课的气氛活跃起来。正如贾老师所说,不只是体育运动需要热身,教学研讨同样需要。伴随着学员们的笑声,贾老师开始将团体辅导的技术具体化,一方面方便学员们理解领悟,另一方面强调大家的体验,更好地帮助大家可以在未来的助教工作中进行实践。贾老师从专业角度的讲解让大家都受益匪浅。在研讨的最后,每位学员都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了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员从不同角度的感受使得每个人都更充分地理解了团体辅导技术的内涵。

主题3授课现场

主题4:理解工程教育

主讲人:白峰杉 数学系教授

白峰杉老师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切入,引出工程的概念,他指出科学家负责探索已经存在的世界,而工程师则创造尚不存在的世界。接着,白老师介绍了工程创新的范式,在人类的前三次工业革命中,经历了从经验范式到技术范式,再到科学范式的转变,而未来的工程创新将会以迭代的范式进行,即不是简单的从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再到产业颠覆,而是一个反馈迭代的过程。之后,白老师以钱穆的《人生十论》之适与神篇为引,指出工程教育是“科学求真、人文达善、艺术尚美”三者的结合,它同时培养了学生充分思考和善于行动的能力。最后,白老师与现场的学员们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

主题4授课现场

下午四点,助教培训班闭幕式在罗姆楼三层报告厅举行。首先,三位小班研讨主题培训的主讲老师对开课情况进行了总结。

杨国华老师邀请参与课程的两位学员代表进行发言。两位学员认为,由于每次授课面对的学生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个主题,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流向也可能完全不同。尽管从传授知识的角度看似效率较低,但从传授思维方法的角度,讨论式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往往能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钟周老师指出,教学设计不仅是学问,也是技术,需要通过学习、练习、再学习的不断反馈才能逐渐掌握。另外根据与助教学员的交流,很多助教目前并没有从事教学设计工作,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各有不同。建议电子系继续积极倾听来自助教的反馈,并在未来的培训中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主题。

贾烜老师指出,助教应认识到自身身份已经从受教育者转变为了教育工作者,助教工作不仅是在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而且也在用自己的行为帮助学弟学妹的成长。因此,学习如何建立关系、如何学会倾听、如何引导课程的进行都是担任助教岗位必要的技能。对助教工作的更多投入也会带来更多收获。

在闭幕式的最后,李冬梅老师对本次助教培训班进行了总结。李老师感谢了四位主讲老师带来的精彩培训内容,它们拓展了大家对助教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理解。电子系上学期设立了“陆大䋮·刘润生优秀助教奖”并进行了第一次助教培训,这学期启动了助教工作改革专项建设,我们将不断摸索经验持续推进,建立完善助教培训交流的规范化机制,提高助教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能力。此外,电子系将同步推进任课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助教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同时,电子系也将持续接收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助教管理与保障制度。

参会人员合影

部分学员反馈

主题1:教学设计基础

老师说得挺有启发性的,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讲座,但能很有效地把我们台下的听众动员起来,很有参与感。是我们平时上理工方面的课比较少见的上课氛围。

钟老师让我理解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针对内容作出相应的设计,刷新了我对教学的认知。


主题2:讨论式教学方法

第一次感受这种形式的讨论课,互动很多,在产生很多新想法的同时,又能紧扣主题,收获颇丰。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看法不同,从这次课程也能看出。但是讨论式教学挑战也是巨大的,如何控制进度,鼓励更多同学参与,需要下工夫。


主题3:小班研讨课

对助教这个岗位形成了新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将同学和老师连接起来的重要性,学会了更多的团体辅导技巧。

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团体辅导的方法和技巧,收获很多,学到了一些调节气氛的方法、暖场的活动,也对助教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主题4:理解工程教育

白老师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工程教育的概念,它是“科学求真、人文达善、艺术尚美”三者的结合,同时培养了学生充分思考与善于行动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应对快速变化信息社会的教育模式。

作为一名工科生,之前很少思考过工科的发展变革。听过白老师的讲解,对工程学科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和感悟。

我理解了科学和工程的区别,认识到了工程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我非常认同工程是创造尚未存在的事物这一说法,我也为身处电子系感到骄傲。


培训记录证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