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专精覃思 砥砺前行|电子系因材施教项目AI+系统方向同学参加CICAI 2022学术会议

发布时间:2022-09-28 点击数:

金秋才至,雁栖湖畔便迎来了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会议共分为8月27、28日两天,内容包括专题讲习班、主旨报告、优秀论文报告以及奖项评选等内容,线上直播累计吸引观看人次突破174万。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因材施教项目“AI+系统”方向的同学们全程参会,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科技的思维碰撞。

练兵秣马,百战不殆。会议第一天的日程由机器学习、人机接口、艺术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和AI虚拟形象五个不同主题的专题讲习班组成。主讲专家从发展历程、研究热点课题、核心技术算法、现有应用、前景展望等角度展开,让同学们多维度、深层次地领略到人工智能不同领域的科研状况,使得同学们对于各个领域有了更为系统地认知。讲习班的专家学者们不仅传道,更注重解惑。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与讲师们探讨交流,并实地参观了解了相关课题的Demo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讲习班的讲师们涵盖了国内外的顶尖学者,不仅有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经验丰富的学者,更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理论与实践并蓄的专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讲方式,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又一场高质量的知识盛宴。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会议现场

会议第二天主旨报告的议程共分为上下两场,由清华大学副教授方璐老师担任会议主持。中国工程院戴琼海院士首先做开题报告。他表示,希望通过会议打造国际化学术交流品牌活动,打通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渠道。随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杨强院士做题为《可信联邦学习》的主旨报告,通过杨强院士的报告,同学们了解到可信联邦学习能够将安全-性能-效率三者形成有机整体,实现更高质量的隐私保护,达到既不牺牲数据安全,也不致使模型性能和学习效率的大幅下降的效果,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医疗、广告营销等行业有广泛应用。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陶大程教授则在下半场会议中向大家做出了主题为《繁而不同:ViTAE让机器视觉飞得更高》的报告,在报告中陶大程教授解释道,ViTAE高效视觉Transformer的架构设计,将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应用与下游任务,降低了人工智能视觉模型的落地实践门槛。

会议还对十八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口头报告,并向参会人员展示了19个Demo项目。会议厅中,同学们感受着前沿课题研究成果带来的思想震荡;会议厅外,同学们直观体验了AI绘画、红外气体检测、3D虚拟地形建模等不同类型的Demo项目。通过与研究员的交流,同学们将在会议中吸收到的前沿理论知识,带入进这些项目的研发实践,对于各个项目的研发原理、研发过程有了更立体的感知。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会后,方璐老师诚邀陶大程教授与同学们进行深度交流与分享。从踏入电子领域的初衷到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展望,陶大程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同学们的提问,与同学们交流心得体会,倾听同学们的想法与疑惑。

图片图片

此次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思想碰撞的“比武场”。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工智能领域精英在这里与同学们分享优秀研究成果,交流学术心得。一方面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对AI的学术研究风向、前沿科学技术的了解;另一方面更增进了同学们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兴趣,引发更多学术思考,对未来研发方向有了更多理解和期待。

图片图片

相关文章:

电子信息类因材施教特色培养项目

报考 | 电子系本科生因材施教项目方向一:“AI+系统”方向

新闻 | AI+系统本科生因材施教项目寒假实践活动总结

新闻 | 电子系因材施教项目AI+系统方向举行寒假实践汇报交流会

编辑 | 陶旋姿

审核 | 汪玉、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