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新闻|电子系因材施教项目集成电路方向系列讲座第五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0-31 点击数:

图片

10月15日上午,电子系因材施教特色培养项目在电子工程系馆11层报告厅举办第五期集成电路方向系列讲座。本期讲座由壁仞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杉博士作为主讲嘉宾,讲座主题为“GPU Computing——起源·发展·现状·未来”的精彩讲座。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集成电路因材施教项目组导师蒋琛、贾弘洋以及项目组同学等参与了此次讲座。

图片

贾弘洋主持讲座

汪玉作开场致辞。他表示,同学们在这一系列的讲座中不仅要学习技术,还要广交朋友,和老师进行深度交流。集成电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希望同学们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力争对整个行业的形势形成清晰的认知。

图片

汪玉开场致辞

接下来,唐杉博士作主题讲座。唐杉首先介绍了GPU Computing的起源。为了应对信息产业不断增大的图像处理需求,GPU起初以一种专用加速架构的形式出现。发展至2006年到2007年间,GPU的算力和内存带宽已远超同时期CPU。于是,为了满足产业应用对并行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使用GPU做更为通用的计算,即GPU Computing,开始快速发展。

图片

唐杉演讲

紧接着唐杉从三个方面描述了GPU Computing发展的挑战,即硬件架构、软件生态和并行编程。他指出,由于GPU Computing擅长的是大规模并行处理,与传统的串行编程有着很大的逻辑上的区别,人们需要在了解硬件架构的基础上,设计并改造适配算法。同时,数据特征的不同会导致GPU实际性能的波动,需要充分利用数据特征优化程序算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在硬件上努力完成GPU从图形处理到通用计算架构的过渡,在软件上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发展出了如CUDA这样的并行编程模型和编程语言。

之后,唐杉介绍了GPU Computing的现状。他表示,AI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大,GPU可以提供比CPU更强的算力。他对比了CPU、GPU和专用加速平台在AI时代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通过分析GPU架构演进,指出了GPU与领域专用加速结合的趋势。

图片

讲座现场

讲座的结尾,唐杉表示,他认为GPU Computing未来发展有两大关键:一是算法和应用需求的牵引以及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二是更为先进的封装技术将对GPU进行更灵活的设计解析与功能重构。除此之外,唐杉还就计算系统的长远目标进行了展望。

图片

同学们积极提问

交流讨论环节,唐杉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关于芯片产业状况、芯片专用性和通用性的权衡、芯片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让同学们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最后,汪玉向唐杉颁发了纪念证书,全体与会嘉宾、老师、同学合影留念。

图片

汪玉为唐杉博士颁发证书

供稿 | 集成电路因材施教项目组、电路与系统研究所

编辑|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