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因材施教特色培养项目研讨会在电子工程馆5层会议厅举办。清华大学教务处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苏芃,未央书院院长助理林今,行健书院副院长徐卢平,为先书院副院长王秀梅,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党委书记沈渊,副系主任李懋坤,党委副书记李冬梅,因材施教四个方向项目主任和班主任等出席此次会议。会议主要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由电子系副系主任李懋坤主持。
沈渊做开场致辞。沈渊强调,电子系经过十余年的教学改革,建成了一套宽口径厚基础的本科生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高质量多样化的发展,近年来电子系开设了系列因材施教项目,现已包括光电子,AI+系统,集成电路和未来通信这四个方向,以期望激发学生专业志趣,并为学生成长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沈渊指出,自今年电子系成为未央书院的工程衔接院系后,电子信息大类本科培养体系也与书院产生越来越多的交集。本次研讨会主要探讨如何与书院协同,通过向书院学生开放电子信息专业核心课和因材施教项目,丰富学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助力本研贯通培养。同时,沈渊也表达了希望加强电子系和书院之间交流的愿景。
沈渊作开场致辞
苏芃对学校书院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为了完成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责,书院成立了跨专业的教学委员会,深入研讨体系改革,推动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同时,书院也鼓励一人一策,因材定案,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一些书院也积极探索,打开边界,让不同学科的老师共同开设交叉的题目,在书院中把学科交叉做起来。同时,积极探索书院和院系的合作,进行本研衔接的培养,加强合作,随时改进。
苏芃介绍书院整体情况
李懋坤对电子系因材施教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首先,李懋坤介绍了电子系学生概况、课程体系建设、电子信息科学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本科生实践教学等内容。李懋坤强调,电子信息学科的特色是数理并重、软硬结合、学科交叉。随后,李懋坤介绍了因材施教项目的设置目的、培养过程、组织方式等情况。李懋坤指出,电子信息越发成为工科基础课程,项目可以根据应用方向设立电子信息课组,向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电子信息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机会。
李懋坤介绍电子系因材施教特色培养项目整体情况
汪莱以线上参会形式,介绍了光电子方向的情况。汪莱强调,光电子技术既属于学科前沿,又紧密联系产业,是国家重大需求。光电子方向的培养特色是学术导师对因材施教学生一对一指导,并探索本科四年加直博四年的贯通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上,先选拔大一学生进入预备班,再到大二正式选入项目。除在学术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外,项目还为学生提供包括新生研讨课、学术讲座、相关企业和高校交流、海外研修等在内的多项活动。
汪莱介绍光电子方向
张卫强介绍了AI+系统方向进展。张卫强提出,AI+系统方向与国家实验室有很好的联动,与头部企业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在学生培养上,AI+系统方向带领学生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微软和百度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大师面对面。同时,组织了系内的导师交流活动和班级内部的交流会。
张卫强介绍AI+系统方向
蒋琛介绍了集成电路方向的项目进展,他强调,集成电路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与产业强相关的项目。蒋琛指出,校企联合讲座、企业参观和导学交流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对集成电路产业的认识,培养兴趣,与此同时,集成电路项目组的学生应当有芯片流片的经历。
蒋琛介绍集成电路方向
王劲涛介绍了正在筹建中的未来通信方向。王劲涛介绍了培养背景、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学年计划。他强调,万物互联的时代,通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通信项目有深厚的科研成果积累,同时与头部企业密切协作,从国之重器的角度,将学生放在一起进行系统性地培养。
王劲涛介绍未来通信方向
林今介绍了未央书院本博贯通情况。林今指出,未央书院通过一人一策,本博贯通的教学理念,使赛道多元化,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成长。学生“内卷”的原因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仅依靠GPA竞争的赛道比较狭窄。他提出,鼓励学生选择交叉方向和非热门方向进行研究,相比热门领域,指导老师会投入的更多,学生往往也能取得更好的收获。
林今介绍未央书院情况
王秀梅介绍了为先书院的经验。她指出,为先书院作为清华第一个工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书院,目标是培养定义未来的科技领导者。为先书院中,材料、精仪、生医等多个专业交叉融合,学生夯实理工基础,专业自主选择。《科技创新与挑战》系列课程从大一开始贯穿本科全过程,进阶式培养学生挑战未知,勇于创新和探索科技前沿的能力。
王秀梅介绍为先书院情况
徐芦平指出,在行健书院,以数学力学为核心,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同时充分留白,让学生有时间去探索自身感兴趣的科研方向。书院的主要职责是搭建有利于大多数同学开展精深学习、自主探究的结构性框架,并通过“一人一策”等方式,为少数同学的个性化培养提供充分支持。
徐卢平介绍行健书院情况
汪玉作总结发言。汪玉指出,电子系最重要的任务是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因材施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生均资源,通过外部资助绑定更多的脑力资源,提高老师们的育人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志趣也调动起来。汪玉建议,电子系和书院可以进行各个层面的联动,让电子系的老师学生和书院能有尽可能多的接触,共同培养学生,促进清华的交叉学科发展。
汪玉总结报告
编辑|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