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聚焦“电子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创新”: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14 点击数:

北京时间12月7-9日,由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2022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会议在线举办。约500位全球工程教育界、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围绕论坛主题“电子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创新”共同研讨交流,为更好地发挥工程教育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的作用、促进全球工程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出席论坛开幕式。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主持开幕式。

图片

李晓红致辞

李晓红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工程科技、工程教育、工程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在今天尤为重要。工程科技和工程教育是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的关键支撑,工程人才则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交流互鉴是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参加此次论坛的既有来自全球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有来自全球的卓越企业代表、优秀青年学子等,期待大家踊跃发言、进行思想碰撞,共享成功经验,共商发展大计,共建全球伙伴关系。

图片

夏泽翰致辞

夏泽翰在致辞中表示,六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华大学设立了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双方一直为促进工程教育的交流与沟通进行密切的合作。工程师一直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最前沿,利用科学知识和经验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可持续发展项目,造福所有人类。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的转折点,危机与机遇互相交织,工程创新正成为影响和改变社会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并对未来的工程师和工程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论坛提供了一个宝贵机会,帮助各方更加密切合作,不断推动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研究,加深对于工程教育的理解,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图片

秦昌威致辞

秦昌威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正在共同推动教育变革,面对工程科技日益加快的迭代升级,工程教育同样面临着加速变革的任务和要求,迫切需要各方加强工程教育的交流合作。希望并且相信本届论坛能够秉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理念,基于全球教育变革的共同愿景,围绕电子信息技术助力工程教育这一主题,深入探讨解决当前工程教育面临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分享培养更多高质量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经验,提出推动工程教育变革的方向与策略,汇聚开展合作的新共识,为全球教育变革和世界工程教育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图片

王希勤作主旨演讲

王希勤以“工程教育:赋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工程教育充分体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全球高等教育进程,高等工程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形态正悄然发生变化:一是更为融合,人才培养呈现跨学科特性;二是更为创新,新兴工程学科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三是更为全面,培养环节融入人文社会科学元素;四是更为有效,直面真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

王希勤进一步指出,工程教育最具有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联合国2015年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是人类基于历史经验和未来愿景所提出的系统的发展框架和共同的行动计划,每个目标都与工程有关,都需要工程来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致,工程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个关键要素的集合体,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王希勤强调,工程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电子信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用电子信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高等工程教育要将电子信息技术纳入各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强化工程教育与行业界的密切互动,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希望大家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赋能优势,为工程教育的发展绘就美好的明天、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

图片

益一哉作主旨演讲

东京工业大学校长益一哉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工程教育不仅是培养在自身专业领域中是专家的工程师,也可以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并能够将其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的各类人才。益一哉分享了东京工业大学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探索,并谈到东京工业大学以有机关联的方式呈现文科教育和专业教育,采用楔形教育,旨在产生知识和能力的螺旋上升。他认为,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够履行好教育机构的使命,在各个工程领域培养创新者,从而为更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

图片

王光谦主持论坛

特邀报告环节,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以“双重转型下的工程教育”为题作报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以“产学融合人才共育,助推移动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为题作报告。

图片

龚克作报告

图片

王晓云作报告

随后的两天,来自1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关的电子信息使能技术、城市韧性、数字医疗、新型电力系统、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创新、青年学生可持续创新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工程教育等议题展开了充满创新活力的全球性对话。

A1“电子信息使能技术”分论坛紧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新兴技术发展前沿,来自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渡大学、纽伦堡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专家分享了对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深入见解、本领域工程教育的典型实践、从绿色通信发展与智慧赋能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路径和互补人工智能促进技术进步的生动愿景。

图片

A1分论坛

A2“城市韧性”分论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日本金泽大学、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院士和专家。他们从智慧建筑和智慧城市、零碳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社区、建筑设计创新研究、城市规划设计、绿色建筑以及建筑学科和工程学学科相结合等不同视角,探讨了全球建筑领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特别是讨论了产业、科研及人才培养的紧密互动关系。

图片

A2分论坛

A3“数字医疗”分论坛聚焦于数字化与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增长动力,邀请了数字医疗领域的知名学者及产业领军人物,分别从医疗大数据、医疗智能设备、数字医疗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发展潮流等角度,共同探讨了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未来方向。圆桌讨论环节,报告人和与谈人就“数字医疗是过度炒作还是未来可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片

A3分论坛

A4“新型电力系统”分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校长出席。报告人就储能领域的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气+”人才培养、服务“双碳”战略的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电气工程与数据科学结合培养工程人才等话题做了专题发言,嘉宾们以圆桌会议形式,深入讨论了学科布局、课程改革、产教融合的重点难点问题。

图片

A4分论坛

B1“智能新能源汽车”分论坛重点研讨了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产业应用和人才培养问题。来自中、荷、英、加、美等国的著名学者及工程科技领域的杰出领袖,探讨了各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工程人才需求、培养模式,结合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数字汽车时代的产品开发、有效节能途径等热点话题,研判了汽车工业发展趋势、聚合行业高端资源、搭建全球人才培养交流创新平台方面的新趋势和新思路。

图片

B1分论坛

B2“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创新”分论坛,特别关注了发展中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经验以及思考。8位国内外专家分享了全球和区域的继续工程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对未来加强跨区域合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

图片

B2分论坛

B3“青年学生可持续创新”分论坛是专门设置的。我们开展工程教育,要听听学生的声音。来自清华电子系的同学,分享了他们参与哈佛联合课程的学习中,如何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解决SDGs问题的项目设计方案。来自清华苏世民书院的同学,分享了对可持续发展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项目实践、思考和建议。同学们还针对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平衡数据利用与个人隐私保护,如何进行可持续效果评估如碳足迹追踪,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课程,青年如何为实现SDGs做贡献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图片

B3分论坛

B4“面向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工程教育”分论坛,聚焦于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双重转型下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评价实践,课程体系与高阶思维培养等议题,来自国际工程联盟、丹麦UNESCO基于问题学习中心(UCPBL)、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清华电子系、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分享了他们的前瞻性思考。

图片

B4分论坛

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是一届多学科交流、跨文化互鉴、多机构协作的盛会,也是一届共享发展成果,共商未来合作的盛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工程院、UNESCO驻华代表处、中国UNESCO全委会为论坛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清华大学电子系、发展规划处、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共同筹划组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医学院、电机系、车辆学院、苏世民书院、东南亚中心、中非领导力中心、拉美中心、UNESCO继续工程教育教席承办了分论坛。

工程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进步的创造性和推动性力量。工程科技、工程教育和工程人才,是解决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中一系列重大挑战的战略性支撑。虽然论坛已经落幕,但我们的对话、合作和友谊仍将继续。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工程教育的发展绘就更美好的明天!

关于国际工程教育论坛: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是由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 第一届与第二届论坛分别于2018年9月及2020年12月在清华大学举办。

来源|清华新闻网

编辑|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