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新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因材施教特色培养项目思享汇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2-24 点击数:

2月18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22年教育发展思享汇因材施教分会场在电子工程馆7层报告厅成功举办。因材施教捐赠方企业代表、电子工程系党委书记沈渊、副系主任李懋坤、党委副书记李冬梅、因材施教项目教师和学生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懋坤主持。

沈渊做开场致辞。沈渊对各个支持企业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大家对电子系本科教育在资源、平台、信息上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希望共同探索新时期本科生高质量培养。沈渊回顾了过去一年因材施教项目的总体开展情况。各个方向都开展了许多讲座,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研究兴趣,为第二年的实习实践以及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最后,沈渊对未来工作做了相关的部署,包括暑期实习以及与企业联合的毕业设计等,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在因材施教项目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并将因材施教项目品牌辐射到整个系本科生的发展。

图片

沈渊讲话

李懋坤从电子信息学科的课程体系出发,介绍因材施教特色培养项目的整体情况,并对2022年的项目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入选学生的招生录取数据。李懋坤表示,因材施教特色培养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展学术志趣,开拓行业视野,培养科研能力。目前已有150位同学参加项目。项目通过在师资、课程、科研、校企合作、交流实践等各环节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创新思维,进一步联系学科和专业,为学有余力、专业兴趣明确的学生提供了专门的科研指导、产业实践和学术研修等支持,助力同学更快成长。最后,李懋坤对支持因材施教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更好的实现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协同育人。

图片

李懋坤讲话

林星介绍了光电子方向的情况。林星表示,光电子技术是由光子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形成的一门新技术,在国防以及民生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光电子方向的特色是学术导师对因材施教学生一对一指导,并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培养方式。林星介绍了光电子方向培养方案,光电子方向充分开展各类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会组织,寒假产业冬令营,暑假学术夏令营等第二课堂活动。最后,作为第一届因材施教项目光电子方向班主任,林星介绍了第一届光电子方向暑期光电竞赛、系列讲座、导师匹配等活动的开展情况。

图片

林星讲话

张卫强介绍了AI+系统方向的情况。张卫强表示,项目的目标是培养拔尖人才,使学生对AI前沿与自身发展有清晰的方向感。项目依托电子系,具有软硬结合,赛课结合的特点。在培养环节上,去年共招生20人次,并在培养环节中有动态调整。张卫强回顾了去年AI+系统开展的系列活动,包括多次外出实践活动,与大师学术交流,以及项目学生在人工智能挑战赛、硬设、软设、RoboMaster等比赛中获奖情况。最后,张卫强介绍了项目下一步活动计划,包括企业实习以及海外交流等。

图片

张卫强讲话

蒋琛介绍了集成电路方向的情况。蒋琛表示,项目面向集成电路“卡脖子”的国家重大需求,产学研结合紧密。在培养方案上,项目在大二、大三开展实践课程,举办校企联合讲座,带领同学们参观集成电路企业,并将开设课程让同学们参与芯片设计的全流程。蒋琛还介绍了招生与培养情况。项目组织导学交流活动,并使用成长记录手册,培养过程十分自由,发挥了因材施教初衷。同时,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到硬件设计大赛中,积累了电路与系统设计的经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图片

蒋琛讲话

孙智介绍了未来通信方向的情况。未来通信方向为新启动的方向,项目已与多家企业开展密切的校企合作。项目总体目标是培养未来通信网络领域的顶尖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老师们将通过指导同学们设计完成通信软硬件子系统,鼓励同学参加5G+创新大赛,发表高质量期刊会议论文等方面帮助项目学生成长。孙智介绍了今年的招生情况和大二、大三年级的课程设计内容,及项目接下来的计划。

图片

孙智讲话

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陈银介绍合作情况。陈银指出,中心与清华保持全面合作关系,并与电子系就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立进行合作。陈银强调,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天然职责,中心配合高校激发人才志趣,培养具有高度学术科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在丰富资源的加持下让学生厚积薄发,支持清华电子系培养学生。最后,陈银希望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投入到自身感兴趣的领域,未来成为国家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并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到中心实习实践。

图片

陈银讲话

慧智微电子公司李阳分享自身经验。他回忆大三时进入实验室工作,从实践中收获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李阳表示,因材施教给同学们提供了发现兴趣的平台,他对因材施教未来的产出十分看好,期待同学们做出令人骄傲的成绩。最后,李阳希望同学们拓展自己的边界,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射频电路行业的开拓者。

图片

李阳讲话

沐曦集成电路公司李兆石介绍了大模型+大算力的潜力与商业前景。他分析了当前大模型与大算力的供需关系,当前高性能GPU需求大,但摩尔定律面临边际效应效用递减。李兆石指出,为了将大模型从极致推向通用,需要降低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即降低GPU的硬件购买成本。他认为当前的供需关系需要“破坏式创新”,在软件层面进一步创新,并通过先进封装提高GPU的算力,降低数据搬运开销。

图片

李兆石讲话

项目入选学生进行分享。光电子方向学生王熠晨表示,自己在新生研讨课上接触到光电子方向,在配套课程中了解了光电子不同领域以及各位老师的工作,并从各类讲座以及企业参观中收获了很多。他希望项目未来能够多开展外出实践活动。

AI+系统方向学生马牧洲分享了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和多位老师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积极参加各类比赛的经历。项目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对AI+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

集成电路方向学生胡宜逊提到,在过去一年里,通过因材施教项目得以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业界专家的交流则让自己了解到了领域前沿和产业界的真问题,虽然学习过程中充满各种挑战,但是也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未来通信方向学生焦天宇分享了自己报名因材施教项目的动机以及对未来通信的理解。焦天宇认为通信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报名了未来通信方向。同时,他对未来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新信息社会十分期待,希望能够在因材施教项目中进一步发掘科研兴趣,更好规划自身发展,为通信网络领域做出一定贡献。

图片

项目入选学生分享

参会企业代表和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一径科技石拓回顾了自己从基科班到电子系的本科学习经历。他认为因材施教项目给予了同学们更高的视野,可以看的更远,相信同学们能够脚踏实地、笃定前行。思瑞浦微电子的陈凯亮与何德军分享了自己对本科教育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清晰的目标,并在兴趣的驱动下开展研究,同时能够在扎实的数理基础上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思特威公司的胡文阁介绍了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广泛应用,并介绍了实际工程中的学科交叉。第四范式公司的张婷婷表示,公司将积极落实校企合作情况,进一步为清华学生的科研落地以及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同时寄语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逻辑架构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赛微微电子顾美华表示,希望借助因材施教项目这个平台在未来通信方向给予同学们支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交流环节

李冬梅作总结发言。李冬梅首先感谢企业对因材施教项目的支持、感谢老师们在项目中的无私奉献,同时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她强调,电子系因材施教项目立足第二课堂,是完全主动的参与过程。选择加入项目的同学是真正出于热爱,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了解行业的现状及国家的需要,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知识和规划未来。李冬梅表示,因材施教项目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工作更具挑战性,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值得坚持。相信因材施教项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探索一条校企融合的育人之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成长,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图片

李冬梅作总结

会后,企业代表、项目教师、和入选学生代表作进一步交流。

图片

因材施教特色项目

电子系因材施教特色培养项目,设立于2021年,现包含光电子方向、AI+系统方向、集成电路方向和未来通信方向。项目面向国家重要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帮助学生激发专业兴趣,开拓行业视野,培养科研能力,以形成创新思维。项目为学有余力、专业兴趣明确的学生提供专门的科研指导、产业实践和学术研修条件,促进电子系本科生高质量和多样性培养。同时,项目与头部企业合作,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项目培养采用课内课程学习和课外科创实践紧密结合的模式,配备学术导师指导科研和科创课题,匹配奖学金、海外研修、产教融合、科创经费等资源。通过申请审核及动态选拔制和双向选择学术导师的形式进行人才选拔。

【联系方式】

李懋坤,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

邮箱 maokunli@tsinghua.edu.cn

李倩,项目联系老师

邮箱 liqian2020@tsinghua.edu.cn

【捐赠鸣谢】

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晶湛半导体有限公司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赛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一径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