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电子系召开第二十九届 “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3-06-02 点击数:

书香五月,情满滨城。5月26-27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第二十九届“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通用智能与具身智能-AI新范式”。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等系领导、全系青年教师以及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近120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图信所所长王生进担任本次论坛主持人。


本届学术论坛为期两天,由特邀专家报告、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报告、专题研讨、博士后海报展示等部分组成,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学术前沿,探索发展未来技术趋势。智能时代来临,特别是最近交互式大模型的出现,带来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样式和思维模式的巨变。本届论坛将从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新范式的发展与挑战出发,探讨电子系学科各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学科交叉的可能性,为国防安全、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赋能。此外,本届论坛也将重点探讨电子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和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会议现场


王希勤校长作了题为“深入实施融通战略,推进创新、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把三个‘第一’更好结合起来”的报告。他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导与使命任务,表示清华大学的各项工作首先要服务于国家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王校长回顾了50年代“站起来”、80年代“富起来”阶段大学发展的历史,并指出,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他指出,三个“第一”对应大学的研究机构、教学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三种角色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也对应着大学与学术界、教育界、行业界的关系。他希望电子系针对“三界”之间学科与专业、守正与创新、个体与社会的矛盾,深入实施融通战略,对内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对外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创新、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推动“三界”互惠共赢、共谋发展,为学校深化改革出经验、出示范。


17905

王希勤进行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电子系主任、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院长汪玉致论坛欢迎辞。汪玉向参加论坛的来宾表示欢迎,并发表了题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三个第一’更好的结合”的主题报告。汪玉首先回顾了07年开始电子系在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方面的成效。自“十四五规划”启动以来,电子系以“基础夯实、前沿导引、本研贯通”为理念,梳理学科树并启动深化本研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先后开展了教学工作制度建设、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因材施教培养计划等工作,力争真正做到“保底线、强基础、重实践、抓前沿”。汪玉指出,人工智能,特别是通用交互式人工大模型的出现,在知识存储、索引、调用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我们必须思考和改变教育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脉络,传递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汪玉致辞


南开眼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雁教授发表题为“交叉促进发展,智能提升医学精准”的报告,王教授基于医学发展的诸多瓶颈,认为应该将数字化人工智能方法融入临床,建立以物理光学与视觉科学为核心的视觉矫正体系。


王雁进行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黄萱菁教授发表题为“大模型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报告,黄教授首先回顾了ChatGPT的训练和预测机制,并对ChatGPT的能力进行了测评,进一步,她提出了大模型在伦理安全、信息准确性、模型评价、可解释性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并介绍了团队自主开发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


9C6B4


黄萱菁进行主题报告


电子系在校企合作切实推进中,非常重视业界与高校的科研合作。本次论坛还特别邀请到了商汤科技、广州紫为云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句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进行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中,十位青年教师的学术报告涉及电子信息专业的多个领域,如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光谱成像、卫星光组网、人体智能训练、芯片、通用感知与神经语义等,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对信息学科发展的思考及近期研究进展。最后,电子系教授杨华中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与电子系党委书记沈渊一起为参与此次论坛的青年教师颁奖。



17CB4

沈渊、杨华中老师与青年教师代表合影


其中,马骋、段岳圻两人的报告被评选为最佳报告,由汪玉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汪锐为二人颁奖。


16160


嘉宾为最佳报告获得者颁奖


本届论坛围绕“通用人工智能的现状与趋势”举行了专题研讨,旷视高级研究总监周舒畅博士,清华计算机系教师王鑫,清华电子系教师姚权铭、周伯文教授分别就“基于代码的语言模型”“图机器学习研究”“大语言模型处理结构化数据”和“协同交互智能”发表了专题报告,并在王生进教授的主持下,就孕育ChatGPT这类重大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大模型存在的价值观问题、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问题、数据隐私问题、对就业岗位的冲击和对教育的改革等问题展开讨论。




1A8A0


专题研讨现场


本次论坛还引入了博士后演讲和海报展示环节,该环节可以让博士后们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并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充分交流,很好地提高了年轻学者的论坛参与度。参会人员对十位博士后的海报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颜欢(合作导师李勇)和冯翰祺(合作导师黄翊东)为最佳海报展示奖,由汪玉、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汪锐为两位博士后颁奖。



汪玉、汪锐为两位博士后颁奖


在本次论坛中,大家还参观了华慧芯科技集团产业化基地。华慧芯科技集团是国内高端光电子工艺研发代工的开拓者、天津市首批瞪羚企业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清华电子系科研成果转化的优秀案例。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展厅和实验室,更好地促进了大家对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深度思考。


参观结束后,电子系的老师们在电子院开展教学和科研专题研讨。


汪玉作题为“第四级:以育人为核心的产学研生态体系探讨”的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汪玉指出电子系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发展的基础上,努力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在学科建设方面,从基础学科到交叉应用,以改革生产关系为抓手,优化配置生产资料,提高育人生产力。在方法上,基于四象限分析的人才培养“补链”需求,从大学到社会贯通成长通道,推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型,同时引进产业界力量,提高师生比,集全系之力量,丰富学科生态,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学生自主、自由选择的宽阔空间。最后,汪玉提出电子系正在积极探索“融智型”GBT合作模式,以科技强国为理论基础,依托“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教育界、学术界、行业界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促进“三个第一”更好结合。





汪玉进行主题报告


电子系副系主任李懋坤对电子系秋季学习教学评估情况进行汇报,并针对各个教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老师们积极讨论提升课堂体验的方法,包括在授课重心、作业、答疑等方面的改进。王希勤指出,过去三年受到疫情影响,线上教学造成师生间缺乏沟通和互信,目前已恢复正常校园生活,要让学生了解院系、了解学校,和老师们共同参与到课堂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


李懋坤进行主题报告


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作为电子系教师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自2008年已举办二十九届。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电子系信息认知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图信所)承办。论坛促进了广大电子系教师之间的常态化交流,加强了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师的学术发展,全面提升了电子系教师的育人能力、科研能力。同时,论坛广泛邀请学术界、产业界的合作伙伴参与,为推动校企融合发展、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了有效平台。教师的责任是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通过本次论坛,电子系的教师们将更加牢记初心和使命,立足长远,迈向引领。


全体合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