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AI+系统”方向因材施教项目致力于在电子大类培养的基础上引导拔尖学生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行学习和实践,并在师资、课堂、科研、课外培养等各方面各环节提供保障,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项目为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和国家实验室/头部企业导师,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参加AI挑战赛,构建软硬结合AI系统,提供海外研修和重点企业实习实践机会,被同学们誉为“最好的项目@最好的院系@最好的学校”。
顶级高端的资源配置
本项目面向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和领域热点前沿,采用“虚拟班”形式招募AI方向针对拔尖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和国家实验室/头部企业双导师联合指导,提供国家实验室平台和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平台支撑,并采用募资方式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在教学、科研、实践等各个环节提供政策支持,打造AI拔尖人才的“培养特区”。

量身打造的培养方案
本项目打破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在电子工程系核心课程之外,为学生量身打造“前沿课”、“学术能力培养”和“科研实践”等培养方案,具体包括:企业参观,寒/暑假期间参观人工智能行业知名的公司和相关实验室,了解国家和社会需求;企业实践,大二、大三的寒/暑假到实验室或者公司实习,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发现产业亟待解决真问题的能力;校企/名家讲座,提供与AI相关学术/业界大咖面对面交流机会,与行业学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等活动联动;AI挑战赛,大二、大三期间,鼓励学生参与AI相关的比赛,在比赛中进一步提升算法和系统实现的能力。着力提升学生AI系统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AI拔尖人才。

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
第一届学生招生以来,“AI+系统”班已经赴微软、百度、阿里、商汤、思特威、海康威视、第四范式、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之江实验室等企业以及重点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同学们参观了微软新世界,体验了MSRA的VR、AR、语音合成等多项“黑科技”;了解了百度的发展历程,还上车体验了百度的户外无人车;参观了商汤在大规模AI平台方面的工作以及在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前沿成果;学习了思特威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前沿技术,以及图像传感器芯片的行业动态。通过这些参观实践,同学们亲身感受了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公司,体验了AI发展的行业动态和时代脉搏。



温馨愉悦的班级活动
“AI+系统”班成立以来,在原来行政班的基础上,为入围同学打造了一个新的“大家庭”。班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艺博咖啡店的破冰相识,电子工程馆咖啡厅的汇报交流,上海实践之旅班级小聚,雁西湖会议出行,杭州实践参观……通过这些班级活动,建设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收获满满的学术交流
“AI+系统”项目已经组织了多场学术交流活动,多个单位的学术大咖、技术总监、首席研究员等给同学们做了精彩报告,并在会后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汤晓鸥教授,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陶大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戴琼海教授与同学们面对面亲切交谈,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同学进行原始创新,成长成才,为AI学术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学生感受与获奖情况
项目开展两年来,“AI+系统”班同学们收获颇多,同学们表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因材施教活动给我的感受,那么应该是‘大开眼界’。暂时放下书本、到企业和实验室进行参观交流,实践让我对于‘AI+系统’相关领域的科研以及产业有了全新的体会。在参观时的一次次惊叹中,在前辈们的讲座交流中,在和老师、同学的讨论中,我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收获了是智慧、眼界与成长。希望我能在‘AI+系统’这一领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直走下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因材施教实践包含了太多‘第一次’,第一次参加寒假实践、第一次参观企业、第一次和实验室的研究员交流……在展厅中我们看见了自动驾驶、混合现实等前沿科技,在报告中我们感受了项目研发的细节与艰辛,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所有参观的单位都告诉我们的那句‘你们是未来的希望’。作为大一新生,我从这份期望中真切的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更从中获得了前进的力量。进入清华。进入电子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仅是我们自己的提高,也是一份义务与责任。实践是一次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经历,也将成为督促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AI+系统“让我们这些对同一个方向有兴趣的同学们聚在一起,增进了交流、协作,也更容易碰撞出来创新的火花;为我们提供了院系乃至社会上其他单位给予的资源支持、配备了负责任而且有能力的老师为我们安排活动并做指导,让我们在专业技能、学术素养、视野眼界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提高。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项目让我们有大量机会接触不同子领域(语言、视觉、机器人、系统等)的不同角色(学校、研究院、企业等)的观点,让我们对于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而整体的把握,从而更容易找到真正重要、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投身于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将来,我们将会更多地投身于各自的科研以及比赛等活动中,充分利用因材施教给我们提供的机会,为AI+系统行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班级同学获得了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挑战赛特等奖、软件设计大赛特等奖、硬件设计大赛特等奖、华为大学生无线基站“算法与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RobomasterSim2Real、挑战杯等一系列奖项。
“AI+系统,智竞未来”,“AI+系统”项目期待更多拔尖学生的加入。清华大学在等你!电子工程系在等你!“AI+系统”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