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无线启航|电子系毕业生陈超毅--当好时代的“答卷人”

发布时间:2023-07-21 点击数:

线启航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代代清华电子人都在奋斗中书写下无悔的青春篇章。又是一年毕业季来临,电子系的同学们即将告别校园生活,迈向新的征程。他们都选择去了哪里?我们采访了电子系几位获得“2023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就业选择。

图片

陈超毅:2023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铜奖获得者

毕业去向:湖北咸宁

个人简介

陈超毅,中共党员,湖南人,2019年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曾担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办公室副主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团总支书记等职。博士期间瞄准科技前沿,开展电子工程、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发表SCI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和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铜奖)等荣誉。

图片

陈超毅毕业照片

当好时代的“答卷人”

是什么让你做出这个职业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选择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一是因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基层是党的事业根基,群众是检验的试金石。选择到基层工作,既是选择了一个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也是选择了一个能力提升的大平台。二是因为“祖国至上、人民为先、事业为重”的职业价值观。作为新时代青年,选择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也是对清华大学所倡导的“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一种切实践行。三是因为“两个大局”的时代使命。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理应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渴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清华求学的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影响?

清华求学的经历增强了我“家国为先”的志气。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曾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为新时代的清华人理应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清华求学的经历增强了我“顽强奋斗”的骨气。一代代清华人通过顽强奋斗让一个个“不可能”变为了“一定能”,身为新时代的清华人理应坚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的人生追求。

清华求学的经历增强了我“勇毅前行”的底气。清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自律、奋发向上的氛围给予了我“毅然走向不确定性”的勇气。

我的导师是马骋老师。他在科研工作、学习生活中给予了我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他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导使我坚定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和“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图片

陈超毅与老师、同学们在实验室的合影

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达到怎样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赴基层工作后,我将涵养“愿以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公仆之心,滋养“下得去”“做得好”“留得住”的初心使命,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基层的实际工作之中。当好时代的“答卷人”,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排版|贺与同

责编|陶旋姿

审核 | 汪 玉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