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新闻|电子系召开思想政治与学生培养工作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04-18 点击数:

4月14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以下简称:电子系)思想政治与学生培养工作研讨会(第15届)顺利举行。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党委书记沈渊等领导参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庆华,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哲,中国电科组织人事部劳培处处长石先艳,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何枫应邀参会。电子系党委副书记刘一民主持本次会议。

图片

研讨会现场

汪玉为本次会议致辞。汪玉强调,教育界、学术界和产业界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发展需求,要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我们必须坚定目标导向,将目光投向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基石的大目标,共同培养具备“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能力的工程型创新人才。

图片

汪玉致辞

刘一民对会议进行总体介绍。本次会议以“电子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会议分为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刘一民表示,希望各位老师、辅导员和德育助理能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通过此次研讨会,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在电子信息这一蓬勃发展的领域,如何更加有效地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图片

刘一民主持会议

曹庆华介绍了普通高校全日制工程类研究生的培养思路与经验。曹庆华指出,北航积极响应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大举措,加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深入探索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体系与评价体系。通过建设系统性、常态化、紧耦性,上下衔接,左右联动的校企协同矩阵强化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培养体系重构实现关键要素再造,努力打造工程教育改革和产教联合培养的“样板间”。

图片

曹庆华发言

沈哲以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建设为例,分享了浙江大学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及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案例。沈哲重点介绍了浙江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特色,为加快教育改革创新,工程师学院构建系统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关键能力的精准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工程师教育师资队伍,建成一流的大型实训中心和工程师技术中心,推动校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合作。推动进行了 “破零散、破壁垒、破同质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实践。

图片

沈哲发言(线上分享)

石先艳分享了企业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和思考。石先艳表示,中国电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独具特色,以“强培养、重项目、优就业”为显著特点,形成了包括优选生源、优选导师、优选项目以及优厚保障在内的“四优”模式,为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石先艳提出充分发挥校企优势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重大工程项目是工程人才培养的抓手,推动激励机制改革是工程人才培养的突破点,改进工程硕博毕业标准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能够通过优秀人才与优秀平台的双重加成,保障国家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

图片

石先艳发言

何枫分享了钱班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与经验,钱班的创立,旨在回应深具时代意义的“钱学森之问”,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教育体系的系统性转化,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改革教育生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此外,钱班还构建了别具一格的“五维”评价体系,以“课程-研究-社群”为核心的培育模式,引导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对交叉、创新、挑战性问题进行深度研讨,发掘和培养有志于通过科学技术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创新型人才。

图片

何枫发言

电子系副系主任李懋坤对电子工程系教学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主要介绍了电子系在招生工作、本科生课程建设、综合论文训练、思政实践、因材施教,硕博招生方案,博士生分流等方面的现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改革举措,充分展示了电子系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图片

李懋坤发言

电子系党委学生工作组组长李学清对2023年学生组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李学清从党建、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公益、主题宣传、班团体建设、文艺、体育赛事、学生科创体系、骨干培养、心理与特殊关怀等方面总结了上一年的工作。他强调学生组的使命是在思政工作的总体平台上,服务师生,携手共进。后续学生组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重点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完善工作队伍建设,提升运行机制的效率和质量。

图片

李学清发言

电子系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冯伟对2023年研工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冯伟从党建、研团研会、实践、新生、心理、奖助、就业、宣传、带班等方面总结了上一年的工作情况。他提出未来研工组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图片

冯伟发言

大会就“工程硕博士培养”、“因材施教”、“新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三个议题分组展开充分讨论,并对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

图片图片图片

分组讨论现场

“工程硕博士培养”小组从企业、基地、导师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刨析了三个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未来将重点推动落实工程硕博士评价体系的改革。“因材施教”小组提出“因材施教”项目对招生及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未来将重点推动课程联动、本博贯通等方面的改革。“新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小组经过热烈讨论提出,未来将从加大创新氛围建设投入、加强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统筹创新人才培养资源等方面进行探索。

图片图片图片

分组讨论汇报

(从上到下依次为黄铮、张卫强、李学清)

图片

沈渊总结发言

最后,电子系党委书记沈渊对大会进行总结。沈渊表示,在电子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加强联合共建,深入探索企业、产业与教育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开展多维度、深层次、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我们应该将价值引领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具有电子系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

图片

会议合照

供稿|电子系机关办公室

编辑|孙铭蔚

审核|汪 玉 李冬梅 刘一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