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25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第三十一届“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在天津顺利举办。此次学术论坛为期两天,主要由特邀专家报告、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报告、专题研讨、博士后海报展示等部分组成。清华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王晓莉、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段江飞,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党委书记沈渊等领导出席此次论坛。同时,该论坛集聚了全系教师以及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200余人。电子工程系副主任汪莱、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姚铮、副所长王钺、书记王剑担任本次论坛主持人。
清华大学电子系主任、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院长汪玉致论坛欢迎辞。汪玉首先向前来参加论坛的来宾表示欢迎,并在电子系的“十四五”规划将近走完4/5的当下回顾了电子系在数字化、社会化、国际化三大推进方向取得的成效。汪玉表示,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电子系将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有组织的做好学科建设,着力发展天基网络、光/电芯片、人工智能三个国家战略方向。回顾近年来的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论坛,电子系学科技术发展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希望在电子系老师、学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将电子系推向新高度,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中起到引领作用。

汪玉致辞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中关村智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院长潘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董希旺、清华大学精仪系教授邢飞、天津大学宣怀学院院长、九安医疗电子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毅、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孟祥飞等专家发表主题报告。

嘉宾作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中的青年老师学术报告中,内容涉及电子信息专业的多个领域,包括数据要素化、无人机控制框架体系、通用无人系统多源融合定位、面向协同智能的无人平台、感算一体化智能芯片、GNSS授时安全、卫星导航定位能力提升等,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对信息学科发展的思考及近期研究进展。电子系学位委员会主席杨华中教授和教学委员会主席吴及教授对青年教师的报告进行了点评。最后,系主任汪玉、党委书记沈渊、学位委员会主席杨华中为参与此次论坛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颁奖。
本次论坛为博士后提供了一次科研工作展示环节,设置了海报展览区,同时每人在大会作现场报告,通过对科研成果的高度概述,向全系老师介绍自己海报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极大的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激发了创新思维、拓宽了学术视野,为博士后提供了一次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的平台。

系领导与博士后合影
专题研讨环节的主题是“无人平台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现状、挑战与趋势”。专题研讨由信息系统研究所刘刚主持,信息系统研究所沈渊、刘一民、通信所周盛、线路所刘勇攀、图信所王贵锦,以及北京钛钇智能科技CTO李根等参与讨论,对无人平台的感知雷达、AI算力平台、AI处理算法、车路协同等方面的现状与挑战进行了分享,并对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赋能智能电动车、无人机、港口物流等应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专题研讨
论坛还就电子系本科生课程教学以及电子系学科规划开展了研讨,在电子系副系主任李懋坤主持下,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子系教授黄翊东以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郭菲对电子系的本科生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效进行了专题汇报。在电子系学术委员会主任郝智彪的主持下,“数据科学”、“量子工程”、“人工智能”等五个方向的牵头人分别介绍了电子系几个前沿学科发展方向的调研结果。


黄翊东(上)、郭菲(下)作专题汇报
此次论坛还邀请了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空天信息基础部主任匡麟玲对天基网络与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情况进行了介绍。该实验室是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本届论坛围绕基础研究作主题探讨。与会人员达成共识认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经费和资源投入逐年上升,电子系在这方面要有更大作为。针对围绕基础研究的很多模糊认识,我们需要从辩证唯物观的认识循环出发更为准确科学地界定基础研究,把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研究与获取知识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统一起来,把教育、科技、人才、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
供稿|信息系统研究所
编辑|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