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祝贺!电子工程系集体、个人获清华大学先进表彰

发布时间:2024-07-27 点击数: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清华大学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的通知》,经第十五届党委第八十七次常委会会议讨论和网上公示,决定对2023年度清华大学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集成光电子学器件及其应用研究中心获“2023年度清华大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电子系孙楠、张卫强、黄翊东三位教师分别获“2023年度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以下为获奖团队、个人介绍:

集成光电子学器件及其应用研究中心

2023年度清华大学先进集体

集成光电子学器件及其应用研究中心为国内从事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及其在光纤通信与网络中的应用技术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拥有600平米超净实验室,可自主进行材料外延、芯片工艺、模块封装、评价测试等全链条技术研发。实验室在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为我国光纤通信、半导体照明、国防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团队始终坚守“家国情怀、教书育人” 的赤子之心

1987年,团队带头人罗毅赴日学成之后,怀抱着满腔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带着国际公认的光通信理想光源——增益耦合分布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在当时国内艰苦条件下,创建了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实验室(后成为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的核心部分),在光电子器件领域深耕三十余年,带领团队为祖国培养了多名人才。团队教师之间互为良师、亦是诤友,逐渐形成一支紧密、坚固的教研团队。目前团队有教授4人、长聘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3位、高级工程师1位等,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3名。

二、团队始终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教研精神

团队教师始终坚定贯彻党中央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并在科研上的成绩给予同学们示范引领作用。团队负责人罗毅连续十五年担任集成光电子学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续三次在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A”类实验室。团队教师主持开展了本领域多个重要的国家科研项目,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光电子器件,多项自主核心技术成功批量应用于宽带信息网路、电子信息装备等领域,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相关技术获得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3项省部级奖励,其中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高速光电子器件领域的首个国家级科技奖励。

三、团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永争创新”的育人理念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为国家培养好科研储备人才是团队重要职责。团队教师积极承担双肩挑工作,获得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清华大学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相关荣誉奖励。

图片

孙 楠

2023年度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2023年带领团队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一项可以大幅降低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功耗的技术。该工作发表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ISSCC上,得到广泛好评,并被邀请发表在芯片设计领域最权威的期刊JSSC上。在2023年,他共发表JSSC论文6篇,成为当年世界范围内在JSSC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他累计在JSSC上发表论文41篇,目前位居大陆学者首位,也是JSSC从1966年创刊以来首个进入到历史发表论文数前30位的大陆学者。尤其在数据转换器方向,孙教授是近10年在世界范围内发表顶级期刊JSSC和顶级会议ISSCC论文数量最多的学者,引领了国际数据转换器方向的发展。2023年,他担任芯片设计领域著名国际会议CICC的技术委员会主席,这是大陆学者首次担任该职位。此外,他在2023年还获得了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

图片

张卫强

2023年度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张卫强2020年起担任电子系信息认知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新冠疫情期间他多次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参加“抗疫突击队”,并入驻紫荆学生公寓支援本科生抗疫,同时他还组织支部党员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有效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张卫强2023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张卫强关爱离退休教师,他带动研究所老师加强与老教师的沟通联系和慰问,并多次帮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教师跑腿办事、看病拿药、就诊住院,让老教师们感受到了党和学校的关爱。张卫强获得2022年度清华大学离退休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卫强积极投身研究生教学改革和本科生第二课堂培养。研究生教学方面,他负责电子系与微软研究院联合开设的校企联合前沿课《高等机器学习》,探索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由学校+企业联合建设机制,选课同学已覆盖23个院系。本科生第二课堂培养方面,他负责电子系因材施教项目“AI+系统”方向,利用国家实验室、重点单位、头部企业、创业公司等多方资源,构建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包括参观、交流、实习、实践等多项同学们喜爱的活动,探索以学生培养为中心的产学研融合新模式,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图片

黄翊东

2023年度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黄翊东教授长期从事微纳结构光电子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其物理机理、制备工艺以及器件应用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性成果,是该领域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提出微纳结构操控光子、电子、声子等基本粒子/准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新机理新方法,带领团队突破制备工艺瓶颈,研制出国际首创的具有自由电子辐射、实时光谱成像、声子激射等新功能的光电子芯片,在光电子芯片这一重要赛道上形成引领优势。她创建的跨材料体系光电子芯片工艺平台,已为560余个科研团队和企业提供光电子芯片的加工制备,推动解决光电子芯片微纳加工的“卡脖子”难题。发表SCI论文逾300篇,包括Nature Photonics、Science Advanc等,申请专利182项(国际专利56项),2022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技术发明特等奖;2024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黄翊东教授致力于电子信息领域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的研究,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大类课程体系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两次获得北京市教学一等奖;撰写的电子系核心课程教材《固体物理基础》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在指导研究生方面,为学生创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指导学生选择顶尖创新的论文课题,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国际领先光电子芯片的研究,把学生带到该领域科研的制高点,为他们毕业后的事业发展打造在国际上的引领优势;入选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编辑|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