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助力中国女子拳击李倩夺金,巴黎奥运完美收官

发布时间:2024-08-11 点击数:

在巴黎奥运会

中国拳击队的最后一场激动人心的决赛中

面对经验丰富、实力强大的巴拿马老将贝隆

李倩凭借出色的技战术运用

关键时刻的冷静判断

最终以4:1的优势夺得金牌

至此中国拳击队打破历史

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以3金2银的佳绩完美收官!

图片

此次中国拳击队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不仅是运动员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精神的生动诠释,在这份荣耀的背后,还凝聚着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吴及、张沕琳、郭辰仪、李宗瑞等老师带领下,科研团队针对拳击专项开创出前所未有的训练竞技数字化新生态。团队研发的多模态运动人因智能传感分析平台与智慧训练系统成为了中国拳击队备战和参赛的“秘密武器”,集成了最前沿的传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融合国家队教练团队的丰富经验与国内外职业拳击赛事与训练数据的大型数据库,以运动员状态多模态传感监测技术为基础,聚焦拳击运动的技战术深度剖析。

该平台系统运用自主研发的近无感高精度穿戴式设备、多目高速摄像头、光学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等尖端采集技术,确保数据的精准度。它如同教练的“第三只眼”,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运动员的生理参数,还能极致捕捉运动员的动作细节,包括关节角度、速度、加速度等关键指标,从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技战术分析体系。无论是出拳频率的精确测量,抱架稳定性的细致评估,还是击打部位与竞技状态的实时监测,该系统都为教练团队提供了详尽且深入的数据支撑。辅助教练团队精准识别运动员的技术短板和战术盲点,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实现精准训练。

李倩曾在东京奥运会女子75公斤级赛事上荣获亚军,此次备战巴黎奥运会,目标直指夺取个人的首块奥运金牌。备赛期间,平台系统深入剖析了她在赛场上及训练中的技战术指标反馈。针对李倩的个人技战术特点,以及级别共性特点,确定首要任务是提高李倩在比赛中有效拳的质量,并在连续进攻时能够保持高度的连贯性与压迫力,同时提升出拳速度。团队对此进行了长期且细致的剖析与强化训练。备赛后期,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升,特别是组合拳连续进攻能力有明显进步。

在此次巴黎奥运比赛场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对手,技战术分析系统通过实时快速远程分析比赛录像,为教练团队提供详尽的技战术对比数据,辅助教练团队迅速分析选手们赛场上的问题所在,并提供下场对阵选手技战术分析报告,以便精准调整战术布局。

在李倩决赛前夕,系统提供了对阵选手——巴拿马老将贝隆前三场比赛的深入数据分析。数据显示,贝隆作为反架型选手,拥有身高臂长的明显优势,相比于对阵选手,其前手拳占比场均约高6.15%,击打头部的命中率场均约高1.86%,击打躯干的命中率场均约高2.97%。此外,贝隆的控制拳充分做到上下结合和有效反击,控制性较为全面,相比于对阵选手,防守反击命中率场均约高8.98%;在进攻拳法中,贝隆以直拳和摆拳为主,平均命中率场均分别高出对手2.92%、2.74%,在内线拳和外线拳上均有不俗的输出。同时,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发现,尽管贝隆具备较强的控制能力,但拳法结构多为单拳,组合拳进攻较少,且出拳速度也明显低于对阵选手。

决赛场上,面对贝隆,李倩在第一回合第25秒,就发动了一次快速的直拳组合进攻;在60秒时,更是成功命中了一次清晰有效的后手重拳。面对反架且身高臂长占优势的贝隆,李倩运用前手拳控制距离,运用灵活的躲闪和步伐移动,快速突破到中近距离完成重拳命中,占据比赛中的主动,最终夺得金牌。

此次巴黎奥运会,中国拳击队以3金2银的辉煌战绩完美收官。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拳击运动员的卓越风采和顽强拼搏精神,更是中国拳击队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科研团队紧密合作的杰出成果。展望未来,科技将助力中国体育勇攀新峰,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与感动!

编辑|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