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2+1+5!电子工程系教师、校友当选 2025 IEEE会士

发布时间:2024-12-08 点击数:

近日,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公布了2025年IEEE 会士(Fellow)名单。其中,电子工程系教师李懋坤、孙楠,电子工程系双聘教师刘云新及电子系校友贾振生、吴敬先、肖亮、尹首一、应蕾当选。

每年年底,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都会公布新一年学会最高等级会员——IEEE Fellow 的当选名单。这是 IEEE 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或应用作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当选人数不超过 IEEE 当年会员总数的 0.1%。

 

 

图片

入选2025 IEEE Fellow的

电子系教师

(按姓氏拼音排序)

李懋坤

因对深部成像中非线性反演算法的贡献,入选IEEE Fellow。

李懋坤,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主任,长聘教授。199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并获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斯伦贝谢公司道尔研究所工作,任高级研究员。2014年6月加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微波与天线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场理论和计算电磁学,已发表或合作发表期刊论文130多篇,专著1部,书章2部,被引8000多次。担任IEEE TAP,IEEE TGRS和ACES Journal编委,IEEE天线与传播学会杰出报告人(2023-2025),曾获2017 IEEE Ulrich L. Rohde创新会议论文奖,2019 PIERS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21年优秀博士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021年获评国际应用计算电磁学会会士(Fellow of Applied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Society)。

图片

孙 楠

因对噪声整形ADC和混合信号电路的贡献,入选IEEE Fellow。

孙楠,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国家特聘专家。2006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在2011年入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并于2017年获得终身教职。他从2020年起在清华担任长聘教授。他在2013年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Career Award,2020年获得了IEEE固态电路协会颁发的New Frontier Award,2023年获得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他曾担任IEEE电路与系统协会和固态电路协会杰出讲师,JSSC和TCAS-I编委,CICC大会主席,以及ISSCC和ASSCC的技术委员会委员。他还担任过多家世界知名芯片设计公司的咨询顾问。他培养了27名博士生,其中10人在中美高校任教,包括Gatech, ASU, 北大,成电、西电、西交等。他在芯片设计领域顶级期刊JSSC和会议ISSCC发表论文60余篇。

入选2025 IEEE Fellow的

电子系双聘教师

图片

刘云新

对设计和开发智能高效的移动系统的贡献,入选IEEE Fellow。

刘云新,清华大学国强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电子系双聘教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原微软研究院异构计算研究组负责人。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AIoT、移动计算、边缘计算、异构计算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应用到微软的多项产品中。获得2023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 CCF科技进步一等奖、MobiSys 2021最佳论文奖、SenSys 2018最佳论文Runner-up奖、MobiCom 2015最佳演示奖等奖项。曾任或现任MobiSys 2023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MobiHoc 2021大会共同主席、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编委、ACM SIGBED China副主席。

入选2025 IEEE Fellow的

电子系校友

(按姓氏拼音排序)

图片

贾振生

因对光通信系统和宽带接入网络的贡献,入选IEEE Fellow。

 

 

贾振生,电子系1995级校友。1999年和2002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CableLabs高级光学技术总监和实验室主任,是CableLabs Fellow和Optica Fellow。研究方向:相干光通信,光纤传感,光交叉互联,量子密钥通信,下一代接入网络,有线和无线网络融合等。

图片

吴敬先

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建模和节能设计做出贡献,入选IEEE Fellow。

吴敬先,电子系1998级校友。于199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学士学位,于2001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硕士学位,于2005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现为美国阿肯色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正教授,并担任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吴敬先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统计信号处理,生物信号处理,以及电网安全与优化等。在所有这些方向,吴敬先教授和他的团队都做出了有影响力的贡献,在各种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0多篇。吴敬先博士曾于2022-2023担任IEEE通信协会信号处理与计算技术委员会主席,并且多次担任国际通信领域旗舰会议的研讨会联合主席,包括IEEE国际通信会议 (ICC),IEEE环球通信会议(GLOBECOM),等。他于2018-2022年入选IEEE车辆技术协会杰出讲座学者,并且于2012和2016年在阿肯色大学两次获得威廉与玛格丽特布朗杰出教授奖。吴敬先教授曾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的编委和副编委,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Magazine,以及IEEE Access等期刊。除去科研教学工作,吴敬先博士是美国冰球协会四级认证教练,曾担任阿肯色大学冰球队领队,带领阿肯色大学男子冰球队获得美国大学冰球联盟三级(ACHA DIII)全国亚军(2021),以及美国中部大学冰球联盟(MACHA)常规赛季冠军。

图片

肖 亮

因对基于学习的无线安全的贡献,入选IEEE Fellow。

肖亮,电子系2000级校友。厦门大学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IEEE通信学会杰出讲师,中国高被引学者。出版3部英文专著和1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发表多篇ESI高被引论文和IEEE期刊热点论文,谷歌引用12000余次。获得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论文奖,ICC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和福建省紫金科技创新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毕业于美国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曾担任厦门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和网络空间安全系主任。普林斯顿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和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担任了TWC,TCOM和TIFS等IEEE期刊编委;获得中国通信学会分支机构先进工作者称号和INFOCOM杰出议程委员奖。合作完成2021年中国通信学会优秀智库报告。

图片

尹首一

因其在高能效人工智能芯片架构领域的贡献,入选IEEE Fellow。

尹首一,电子系1996级校友。教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长期深耕于可重构计算、CMOS存算一体架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领域,在集成电路和体系结构的重要学术会议如ISSCC、ISCA、DAC,以及 IEEE JSSC、TCAS-I、TC、TPDS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可重构计算》与《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专著两部,是体系结构顶级会议ISCA名人堂成员。尹首一教授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各个科研项目,授权发明专利近百项。其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等多项奖励。尹首一教授联合创立了清微智能公司,量产了高能效、高算力 AI 芯片产品,累计应用已超过2000万颗。

图片

应 蕾

因对稀疏采样快速磁共振成像的贡献,入选IEEE Fellow。

应蕾,电子系1992级校友。目前,她是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生物医学工程系与电气工程系的Furnas讲席教授。应蕾博士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获得电气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加入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之前,她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任教。应蕾博士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利用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推动医学成像发展,尤其在快速核磁共振成像(MRI)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其研究成果广泛发表于顶级期刊与会议,获得多项专利,并已推动某些技术应用于临床核磁共振扫描。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应蕾博士曾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生涯奖(NSF CAREER Award),并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包括IEEE医学与生物工程学会(EMBS)行政委员会委员,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和Scientific Reports的副编辑。她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的主编。应蕾博士也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和国际磁共振医学会(ISMRM)的会士(Fellow)。

贺各位老师、校友!

备注:本文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遗漏之处,欢迎指正。

供稿|电子系机关办公室

排版|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沈 渊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