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第十九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获奖名单揭晓,电子系教授李洪当选“良师益友”。
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评选是研究生会于1998年发起的活动,由广大研究生同学投票选出心目中“立德为首,学高为师,教益为友,育人为本”的优秀教师代表。第十九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为期四个月,历经了预提名、正式提名、复评投票、结果核查等环节,共评选出50位教师当选“良师益友”。

教师简介
李洪,清华大学电子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部分成果成功应用于北斗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实现产业化应用,以第一或独立完成人,获全国行业协会特等一等奖3项、个人奖1项,日内瓦/巴黎等金奖4项,及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等。承担的研究生《统计信号处理》课程,被评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批),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批)、精品课程,个人曾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首批),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师(首批)、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先进工作者、优秀国防生导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电子系郑君里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等。自参加工作至今连续15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两次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承担的本科生课程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01 学高为师,孜孜不倦
李洪教授非常重视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从科研一线凝练大量教学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时效性与前瞻性,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了课程教学深度,受到同学热烈欢迎。
李洪教授自2013年开始承担研究生《统计信号处理》教学工作。针对所用教材成书较早、知识内容较为陈旧,课程理论偏多、与工程实践相距较远,学生不知如何应用课程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问题,李洪教授结合自身长期从事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及参与北斗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经历,从科研一线凝练了大量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教学案例,并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克拉美罗界在卫星导航信号设计中应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在探测定位、罗兰/北斗系统设计中应用,雷达/导航时延参数估计中的最大似然估计原理,GPS/北斗信号跟踪环路设计背后的最大似然估计原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伪码捕获方案背后的信号检测原理,广义似然比检测理论在卫星导航欺骗检测中应用,等等。

李洪教授的教研风采
02 育人为本,德教先行
李洪教授支持学生从事学生工作、锻炼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读书期间,李洪教授曾任电子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党建助理、研工组副组长,留校工作后曾任电子系研工组组长并一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对学生工作有着浓厚感情,认为学生工作对锻炼学生组织协调、处世应变等能力均有益处,支持学生参与学生工作。目前在读研究生中,4位曾任本科生辅导员,3位是在岗本科生辅导员或研究生助理。
此外,李洪教授的研究生课程《统计信号处理》被评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批),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批)、精品课程(2019/2022连续两届入选),个人曾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首批),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师(首批)、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先进工作者,电子系郑君里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等。以该研究生课程为基础面向本科生开设的《统计信号处理基础》课程,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03 教益为友,润物无声
李洪教授重视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想法,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支持学生到科研一线多看多听多做,勉励学生面向国家需求结合自己兴趣和实验室发展进行选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长远发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对遇到困难同学及时施以援手,并在求职和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
同时,李洪教授还结合自身科研工作,将前沿学术研究及自身对课程基础理论理解感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凝练自工程一线教学案例开展课堂教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扩展了知识面、促进了不同课程间融会贯通。课程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除电子系外,还吸引了工程物理、航空航天、自动化、生医等院系及外校同学选修。

李洪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审核|汪 玉 沈 渊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