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新闻|2025EIT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全球专家共话产学研医融合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5-06-24 点击数:

2025年6月8日,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办的2025 EIT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馆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构建工程研发、临床实践与商业转化的桥梁”为主题,汇聚全球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领域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产业界代表及投资人,共同探讨EIT技术在医疗监测及其他交叉应用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发展趋势。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主任李懋坤为大会致开幕辞。李懋坤在致辞中强调,EIT作为一项高度交叉融合的技术领域,其临床应用潜力和产业化发展亟需工程界、医学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对接与紧密合作。

图片

电子系副系主任李懋坤致辞

聚焦前沿: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大会特邀EIT领域奠基性开源平台EIDORS创始人、加拿大卡尔顿大学Andy Adler教授作题为《EIT的全球拓展:从重症监护到公共卫生创新》的开场主旨报告。Adler教授系统回顾了EIT技术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实际影响。

图片

Andy Adler做主题报告

上午议程围绕“呼吸诊疗中的EIT技术”展开专题研讨。来自全球的多位顶尖临床与工程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经验:

  • 何怀武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深入探讨了《肺部EIT成像在急性呼吸衰竭病因床旁诊断的应用》;

  • Baldassare Ferro医生(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利沃诺市) 从《基于临床案例的EIT诊断新视角》出发,分享了独特见解;

  • 姜宏英教授(北京康复医院) 介绍了《EIT在呼吸康复中的应用》实践;

  • 招展奇教授(广州医科大学) 聚焦《EI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应用》。

图片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何怀武、Baldassare Ferro、姜宏英、招展奇

专家们一致认为,EIT技术凭借其床旁、实时、无创、无辐射等核心优势,正为呼吸管理等关键临床场景提供高效诊疗解决方案,推动告别“盲视”时代,迈向精准医疗。全球众多致力于EIT创新的机构与厂商正加速研发,推出更多高智能化设备和非放射性医学成像产品,致力于实现多维度、多科室、多适应症的广泛功能拓展,惠及广大医患。

洞察趋势:技术创新与商业转化

下午议程首先由中金资本副总经理聂飞龙带来主旨演讲《中国医疗器械商业化路径与投资策略》,为与会者剖析了当前医疗技术领域的投资生态与战略方向。

图片

聂飞龙演讲现场

随后的专题讨论环节聚焦实践与未来:

  • 专题讨论一:“医院场景外的EIT应用拓展” 由中金资本医疗产业分析师金梦笛主持。来自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Andy Adler、中金资本聂飞龙、北京谊安医疗李长缨以及Prosperity7 Ventures陈高鹏等嘉宾,深入探讨了EIT技术在居家康复、基层诊疗、远程监护等新兴场景的应用潜力与面临挑战。

  • 专题讨论二:“EIT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 由华睿博视张可主持,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与科研专家,共同展望EIT技术的创新方向与加速临床落地的关键路径。

图片

专题讨论一现场

图片

专题讨论二现场

汇聚全球智慧,共绘发展蓝图

本次研讨会国际化程度高,吸引了来自中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泰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临床专家、研究人员、产业界人士及高校师生踊跃参与。线上线下共汇聚全球300余位EIT领域精英,充分覆盖了“产学研医”全链条,为全球EIT技术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图片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研讨会结束后,主办方还组织参会嘉宾参观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电波纪元》特展并进行了校园文化导览,帮助与会者深入了解清华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与深厚的科研传承。

此次2025 EIT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以清华大学为平台,有效促进了EIT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为未来产学研医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图片

电波纪元特展参观


供稿|电子系机关办公室

编辑|陈 兰  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沈 渊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