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因材施教|电子系因材施教项目“AI+系统”班到访TeleAI

发布时间:2025-06-27 点击数:

6月17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因材施教项目“AI+系统”班师生一行到访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参观交流。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因材施教“AI+系统”项目主任张卫强老师和24级班主任徐丰力老师,带领24级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中国电信集团 CTO、首席科学家、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院长李学龙教授,副院长陈银,科研副院长张弛及多位科研负责人出席活动。

图片

参会代表合影

活动第一站在上海电信博物馆展开,“AI+系统”班师生参观了中国电信的发展历程和百年巨变,并感受技术进步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随后,师生一行来到 TeleAI 上海总部,参观体验了人工智能展厅中的多项 AI 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并聆听了关于智传网(AI Flow)、大模型、具身智能、AI 可穿戴技术、AI Infra 等重点科研方向的分享与介绍。活动现场,同学们与 TeleAI 的科研负责人围绕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不仅收获了来自科研一线的专业洞见,更在思想碰撞中激发了对人工智能的深刻理解。

图片

“科技的进步是一波三折、长期积累的过程。今天我们做人工智能要把科研、工程、产业结合起来。”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中国电信集团 CTO、首席科学家、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院长李学龙分享了对科研探索及技术发展的经验与思考。他谈到,作为央企科研机构,TeleAI 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基座,担起国家人工智能的核心。李学龙鼓励同学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全局的视角做创新,保持探索的勇气,发挥才能。

图片

科研代表学术分享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TeleAI 的人才队伍具备年轻化、国际化、体系化的特点。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副院长陈银表示:“TeleAI 坚持用培养的思维与学校携手促进青年人才成长。我们希望用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材的胆识、容才的雅量和聚才的良方,因材施教,帮助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与高校导师形成多维互补的指导体系,共同滋养学生的综合发展。”

图片

陈银讲话

“AI+系统”项目主任张卫强介绍,“AI+系统”是因材施教项目中最热门的方向之一,面向校内各院系以申请的方式录取最优秀的学生。除了在电子工程系的核心课程之外,本项目还为学生打造“前沿课”、“学术能力培养”和“科研实践”等培养方案,包括到业内顶尖的人工智能企业参观、交流、实习,并定期参加校企和名家讲座、AI 领域学术挑战赛等,目标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图片

张卫强讲话

“AI+系统班”24级班主任徐丰力介绍班级概况,“本届我们AI+系统班收到了大量报名申请,在电子系导师和TeleAI 专家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下,最终遴选出了数十名优秀同学加入项目。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希望同学们能‘走出去’,到企业里做调研或实习。进入大二后,我们还会为同学定期安排系内导师和外部专家的交流分享,届时欢迎 TeleAI 的科学家们多多支持。”

图片

徐丰力讲话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因材施教项目致力于在电子大类培养的基础上引导拔尖学生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行学习和实践,并在师资、课堂、科研、课外培养等各方面各环节提供保障,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AI+系统”方向面向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和领域热点前沿,采用“虚拟班”形式招募 AI 方向优秀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头部企业双导师联合指导,打造 AI 拔尖人才的“培养特区”。

当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临技术更迭迅速、资源需求巨大的挑战,“AI+系统”班秉持感知前沿动态、校企联合培养的理念,鼓励本科同学在大学初期即深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通过寒暑假参访领先企业,以及定期邀请系内老师与企业专家举办前沿讲座,帮助学生及时捕捉行业趋势、拓展学术视野。此外,我们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跟随学术、企业导师探索创新研究课题,依托充足资源和先进技术平台,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前沿问题,培养出具有战略眼光和实践能力的未来AI领军人才。

自第一届学生招生以来,“AI+系统”班已到包括 TeleAI 在内的多家重点人工智能单位参观和交流。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亲身感受了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公司,接触到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体验了AI发展的行业动态和时代脉搏。“AI+系统,智竞未来”,期待更多优秀学生共聚一堂,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

编辑|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沈 渊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