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无线启航|电子系毕业生刘震宇:为航空报国贡献清华人的智慧和力量

发布时间:2025-07-12 点击数:

无线启航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代代清华电子人始终以 “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 为指引,以奋斗为笔,在时代卷轴上书写着无悔的青春篇章。又是一年毕业季来临,电子系的毕业生即将启航,他们将在何处续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图片

刘震宇 2025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铜奖获得者

毕业去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个人简介

刘震宇,中共党员,2025届博士毕业生。博士期间瞄准科技前沿,开展有关基于超材料的天线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博士期间曾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6篇(包括天线领域SCI顶刊IEEE TAP、应用物理领域SCI顶刊APL、天线领域知名SCI期刊IEEE AWPL、IEEE OJAP、电磁领域知名期刊EM SCIENCE等)。获国家授权专利一项。博士在读期间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铜奖、清华大学优秀助教、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刘润生优秀助教特等奖、冯重熙奖学金、清华之友-长飞奖学金等八项荣誉。曾担任领域权威期刊IEEE TAP、IEEE AWPL等期刊审稿人,曾担任无研202党支部组织委员和无研202班级生活委员,2021年清华大学高考招生志愿者以及电子系两门课程的助教。

图片

刘震宇作国奖分享报告

从清华出发,博学而笃志

博士毕业之际,回望清华的求学岁月,刘震宇感触颇深。这段求学岁月锻造了他迎难而上的品格力量。耳濡目染清华人的事迹,从“两弹一星”元勋到当代科研先锋,清华人始终以实干诠释担当,用创新突破极限。这种精神激励着他在面对挑战时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姿态。

更重要的是,清华赋予了刘震宇放眼未来的格局与定力。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中,他学会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变化,以扎实稳健的步伐开拓进取。这种成长让他既有仰望星空的远大抱负,又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这种心态将指引着他踏上未来的人生征程。

图片

刘震宇身穿清华毕业服

科研路上,至真至善

在博士的科研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刘震宇也并不例外。但他并未气馁,在穿越荆棘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珍贵果实。

刘震宇认为,博士阶段的科研和本硕期间的学习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要培养自己独立发现问题并且用创新性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博期间,科研更多像是一种探索未知事物和本领域知识边界的工作。他认为,对待科学研究要“至真”,适时地判断自己研究的工作是否符合“真问题”,从而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对待手头工作要“至善”,精耕新作,尽自己最大可能做到完善,但也不能“钻牛角尖”,在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调整心态和方法,寻找新的突破点。

在遇到困惑和迷茫时,及时寻求导师和同门师兄的帮助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刘震宇十分感激他的导师李越老师,大到科研方向的选择,小到投稿文章,都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倾力相助。

图片

刘震宇和导师李越

为同学们服务,让我感到幸福”

在学习与科研之余,刘震宇也兼任了多项社工工作,包括无研202党支部组织委员和无研202班级生活委员,2021年清华大学高考招生志愿者以及电子系两门课程的助教。他还曾经和同学共同组织策划过建党百年党史知识答题竞赛,清华大学传统的男生节、女生节等活动。社工经历让他收获了诸多友情,也锻炼了他的组织和沟通能力。

“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能够让我感觉到很充实和幸福”,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提高效率,他并不觉得社工是负担,反而更像是一种在科研之余的调剂和放松,丰富了他在清华求学的时光。

图片

刘震宇(中间)和课题组师兄弟们

投身国防军工,贡献清华智慧

毕业后,刘震宇将前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为国防事业贡献清华人的智慧和力量。“我想实现航空报国的理想,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这份选择里,藏着一位青年对 “立大志、入主流” 的坚定践行,更映照着清华电子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多元路径与共同追求。

纵观如今国际形势,一方面目前正处于中美大国博弈,对我国的国防事业,特别是航空国防力量提出了很高的需求;另一方面,习总书记在两会上提出需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针对这两方面,刘震宇希望在未来的岗位上继续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为国家解决各种“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立志为新时期航空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排版 | 谭芷琳

责编 | 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沈 渊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