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新闻|电子工程系举办第三十四届“青年教师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5-11-05 点击数:

10月31日-11月1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第三十四届“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此次学术论坛主题为“芯片+未来:面向智能时代的电路与系统”,论坛主要由特邀专家报告、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报告、专题研讨、博士后海报展示等部分组成。滨海新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朱岩,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党委书记沈渊等领导出席此次论坛。同时,该论坛集聚了全系教师以及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130余人。电路与系统研究所教师刘勇攀、孙楠、邓舒文、刘一民担任本次论坛主持人。

刘朱岩致论坛欢迎辞。首先,刘朱岩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表示,滨海新区作为多重国家战略承载地,经济规模已占天津市半壁江山,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她介绍,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形成显著优势,不仅集聚了众多创新平台、核心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算力能力强劲,数据要素积极开放,更在多领域落地大量 AI 应用场景与标杆项目,5G+ 北斗、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刘朱岩表示,未来新区将以“强创新提升策源能力,强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汇要素构建创新生态”的发展重点,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建强创新平台、优化转化生态。他特别向在场的专家学者发出邀请,诚盼双方携手,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刘朱岩致辞

汪玉在致辞中回顾了电子系在“十四五”期间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并以“物理世界的智能”为主题,探讨了电子信息学科“十五五”发展的思路。 汪玉表示,“十四五” 期间,电子系围绕 “建设世界一流前列电子信息学科” 目标,秉持 “以人为本、顶天立地、开放交叉” 原则,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核心生态圈建设等领域成效显著,多项核心指标较 “十三五” 大幅增长且超额完成目标,科研成果实现 “书架” 与 “货架” 双突破。 展望 “十五五”,汪玉强调,AI 是学科发展的最大外部变量,未来五年需聚焦 AI 与物理器件的双向赋能,明确具身、低空、医工、量子等重点发展方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社会影响力等领域设定核心目标。他特别指出,“十五五” 规划是203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国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本次青年论坛是电子系承前启后的关键会议,号召全体教师凝心聚力,为建成世界顶尖电子工程学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汪玉致辞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电科29所的成章研究员作“高速转换器—宽带射频系统之机杼”特邀报告;浙江大学卓成教授作关于“AI赋能集成电路虚拟制造”的特邀报告;以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宋士吉教授作“工业智能与系统集成的挑战、机遇及发展方向”的特邀报告。

从左至右:成章、卓成、宋士吉

本次论坛中的青年老师学术报告中,内容涉及电子信息专业的多个领域,包括智能感知集成电路与系统、测传感算一体化、三维供电系统与分配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仿真、软硬件协同算力优化、AI智能体与科研自动化、基于铁电器件的存内计算、基于环形放大器的模拟电路、以及高性能模数转换器自动化设计等,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对信息学科发展的思考及近期研究进展。电子系教授冯正和对本次论坛的报告进行了点评。最后,组委会为参与此次论坛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颁奖。

本次论坛也为博士后提供了一次科研工作展示环节,设置了海报展览区,同时每人在大会作现场报告,通过对科研成果的高度概述,向全系老师介绍自己海报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极大的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激发了创新思维、拓宽了学术视野,为博士后提供了一次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的平台。

海报展览区

在专题研讨环节嘉宾和与会教师围绕 “AI赋能数字孪生”、“AI赋能教育”、“AI赋能科学”三大核心主题展开讨论,邀请领域嘉宾与系内教师展开深度交流,为学科 “十五五” 期间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凝聚共识。

此外,本次会议与会教师还参观了天津港首个零碳码头-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该码头凭借 AI、5G + 北斗等前沿技术,实现运营效能大幅提升与全场景智能化覆盖,同时通过 100% 清洁能源供给达成深度减碳。此次参观让与会教师直观领略了 AI 技术与实体经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为电子系“AI 赋能物理世界”的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了鲜活样本,更强化了学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核心导向。

与会人员参观天津港零碳码头

活动尾声,汪玉对论坛作总结点评并介绍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未来发展规划。汪玉表示,电子院将铆定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 的核心定位,强调以基础研究与 AI 技术深度交叉融合为突破点,立足电子系学科布局与研究院现有平台优势,通过 “内部夯实 AI 算力底座、外部赋能天津产业升级” 双路径,聚力打造一流科研创新平台与高水平人才培养高地。他希望电子系教师,围绕“物理世界的智能”为主题,在科研方向上追求突破,深化产学研协同合作,借助电子院的平台力量支持科学研究、对外合作和成果转化,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解决真实产业需要,为学科纵深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强劲动能。

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作为电子系教师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始于2008年,其目的在于为了适应当前学科发展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促进我系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推动我系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术委员会、系党委、系工会的领导与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三十四届,成为电子工程系青年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学术探讨,展示自我与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路所承办。论坛促进了广大电子系教师之间的常态化交流,加强了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师的学术发展,全面提升了电子系教师的育人能力、科研能力。同时,论坛广泛邀请学术界、产业界的合作伙伴参与,为推动校企融合发展、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了有效平台。

供稿|电路与系统研究所

排版|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沈 渊 李冬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