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25年秋季学期助教培训暨“陆大䋮·刘润生优秀助教奖”评选表彰会在电子工程馆召开。电子系党委书记沈渊,副系主任李懋坤,党委副书记李冬梅,教师代表陈巍、李洪、彭良瑞、王生进、张旭东出席,80余名电子系课程助教参会。会议由李懋坤主持。

全体合影
沈渊作开场致辞。他首先对持续举办5年的助教培训暨评选表彰会给予肯定。“陆大䋮·刘润生优秀助教奖”的评选不仅是对获奖同学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及奉献精神的肯定,同时也为更多助教树立了可参照的标杆。随后,他对助教工作提出了几点理解和期望。第一,助教是辅助老师教学的重要力量,需要配合完善好课程细节等常规工作;第二,作为与同学们年龄相仿的朋辈,助教应做好连接老师和同学的桥梁,特别在AI时代下助教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多体会AI赋能教学的新思路,启发新思考;第三,参与助教工作有益于个人全面发展,助教不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在与同学们沟通过程中锻炼表达能力,与同学共成长。沈渊勉励在场助教能够在本次培训会上积极交流、互相学习,进一步提升助教队伍的专业素养,同时强调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要传承良好的师德师风,也要从一言一行作出表率,更好地服务同学和老师。

沈渊讲话
随后,张旭东作题为《AI时代教学的思考,以“信号与系统”为例》的特邀报告。首先,他分析了AI时代对大学教育的挑战——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尽管当前关于Al的走向、Al可能达到的目标和Al的技术路线仍有不同观点,但不可否认Al时代已经到来。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大模型能够通过正确的逻辑分析解决一些标准的信号系统问题,对于非标准问题也有与人类相当的成绩表现。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继续让学生停留在知识理解的层面,需要在保留基础课程的“基石作用”前提下,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培养学生深度的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其次,他列举在《信号与系统》教授过程中如何与AI技术建立联系,即对于卷积、时序建模等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加入AI的应用场景。提出信号系统是深度学习的隐形骨架,是理解模型背后的数学与物理世界之间的桥梁。最后,他表示,在创造力最旺盛,接受新思想、新工具能力最强的时候,新时代的助教要主动帮助老师进行课程改造,结合AI辅助教学,帮助同学们在大学建立起学习和综合应用体系的联系。

张旭东作报告
在同辈分享环节,电子工程系2023~2024学年度“陆大䋮优秀助教奖”一等奖获得者刘子源以《大模型时代,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助教?》为题作助教经验分享。他认为,日常作业应该注重灵活性,课程答疑需要注重全面性,考试要注重严谨性。此外,在AI辅助编程日趋成熟的当下,刘子源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和创新思路。平时作业鼓励大家在自己完成代码编写和AI编程中分析思路上的区别,考试则回归基础,不允许使用AI的条件下检查同学们对编程语言的理解。而在非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则要考虑因地制宜,根据上课同学的知识背景灵活调整课纲难度,保证每一位同学能够最大程度上学有所得。

刘子源分享
随后,2024年清华大学杰出助教奖获得者陈海天以《桥连师生,助教助学》为题,从协助课程规划、加强实践环节、落实教育理念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助教经验。在协助课程规划方面,陈海天在每学期开课前都会协助主讲教师制作课程安排表。该表覆盖了每次课程的讲授内容,以及作业布置、截止提交、批改、答疑等完整的时间规划。在课后辅导中,陈海天会以讲解文档、日常交流、个别答疑等形式全面回应同学们的需求。在加强实践环节中,他会精心完成编程实验部署、实验报告批阅等环节,并整理出工作文档以便梳理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同时便于交接。在落实教育理念层面,陈海天倡导实验部分要与学术界主流接轨,并明确学术交流规范,灵活处理判罚与复议流程中的大事小情。

陈海天分享
在2025年度“陆大䋮·刘润生优秀助教奖”特等奖候选人答辩环节,优秀助教洪可、黄亚坤、张宇东和刘嘉骥依次分享了助教经历与心得,展示了各自在教学中的思考与努力。




特等奖候选人答辩
在“陆大䋮·刘润生优秀助教奖”答辩的交流环节中,评委老师充分肯定了各位候选人在助教岗位上的出色表现和丰富的工作内容,并就候选人在助教工作中展现出的个人特色和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最终,经评委会的评分和决议,洪可和张宇东荣获“陆大䋮·刘润生优秀助教奖”特等奖,另外有18名助教获得一等奖,10名助教获得提名奖。








评委点评交流
李冬梅做总结点评。李冬梅表示,助教队伍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不仅在教学工作中为教师分担重任,更是维系教学顺畅运行、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一环。李冬梅特别阐述了助教的深层价值,指出他们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其核心价值在于将知识传递升华为学术兴趣的点燃与学术精神的传递。因此,一位优秀的助教,应在辅助教学之外,还能以自身的学识与热情引导学生发现乐趣、塑造志趣,实现从“教学辅助”到“育人协同”的角色升华。最后,她向助教团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资深助教能做好“传、帮、带”,将宝贵经验转化为课程持续优化的动力,协助教师推动教学创新;同时也鼓励新任助教积极学习、勤于反思,在扎实完成工作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思考,展现独特价值。

李冬梅讲话
活动最后进行颁奖环节,获奖同学和教师代表合影留念。




颁奖合影
供稿|电子系机关办公室
编辑|张 哲 朱媛媛
排版|陶旋姿
审核|汪 玉 沈 渊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