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电路与系统研讨会
2015年8月1日,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电路与系统研究所和共青团清华大学电子系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15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校友论坛系列活动之第二届“大数据时代的电路与系统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罗姆电子工程馆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聚焦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系统发展趋势、学科教育和投资机遇等热点话题。本研讨会邀请到70余位清华年轻校友、系友以及校内外科研合作单位的年轻同仁,其中既有来自跨国科技企业的技术专家,也有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更不乏学术带头人、创业新星、风险投资人等。
本次会议首先邀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黄翊东教授致辞,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电子工程系及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的整体情况。黄老师指出,天津院的成立旨在建设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技术与产品创新基地、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电子信息行业高端人才汇聚和培养基地,打造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科技研发及产业孵化的高地。同时,黄老师向与会嘉宾发出邀请,期待有志于电子信息行业创业的技术人才参与到电子信息研究院的管理、运营和科研工作中。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黄翊东教授致辞
研讨会分为三个分论坛,分别讨论了系统发展趋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徐宁仪主持)、创新教育(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孙广宇主持)、创业投资(清华大学电路与系统研究所2014级博士毕业生单羿主持)。
作为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核心基石,大数据处理系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轻且友好的终端、丰富的云服务正在逐步为业内所接受。在系统发展趋势分论坛上,来自远景能源、西门子、英特尔、华为、微软亚研院、IBM的工业界专家结合所在公司的研究方向,就如何推动异构平台发展,如何应对大数据处理分析及云、端计算如何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介绍,推动了产业界与学术界的信息交换,促进达成大数据系统发展趋势的共识。

系统发展嘉宾报告:李恒、田鹏伟、姚骏、马立伟、徐宁仪、陈飞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对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包括应用模式的转变、软件框架的调整以及新型硬件的出现。此外,在学校教育中是否要响应创新大潮,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创业也是当前大学教育遇到的一个“新”话题。清华大学校团委教师、MOOC在线课堂教师以及清华大学电子系、香港中文大学教师代表分享了对创新教育的看法。强调大学教育应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的前瞻性视野以及踏实肯干的学习作风。此次研讨会的教育分论坛,为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教育带来了启发与思考。

创新教育嘉宾报告:徐芦平、董宇涵、师雪霖、邴浩、徐强、姚颂
此外,大数据技术及相关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业热情。关键的软、硬件技术,可穿戴设备以及依托于移动终端和云端的解决方案在资本市场的扶持下蓬勃发展。然而相比于大数据对各行各业的革新能力,目前还存在大量的投资盲点。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投资界的明星,增进资本与技术的交流与转化。在创业部分,在场的创业明星肯定了中国当前的创业机遇和大环境,讲述了创业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也分享了自己选择创业的时机、选择创业项目的原因以及解决用户痛点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创业投资嘉宾报告:辛旺、祝晓成、杨建军、李雁、董勉、陈彬、张文铸、周斌
随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党委副书记李冬梅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积极意义。李老师指出,会议议题与实践密切相关,促进了工业界、学术界以及创业投资界观点的碰撞与信息的流通,同时也对大数据时代下学校创新教育侧重点的迁移有重要指导意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党委副书记汪玉老师感谢了广大系友对学校活动的支持,并欢迎系友对电子系学生培养体系提出宝贵的意见。

清华大学电子系党委副书记李冬梅老师和汪玉老师做总结陈词
此次围绕物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相关问题的广泛研讨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相互了解,达成了产学研各界对大数据处理发展趋势、投资机遇的一定共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希望通过一系列相关活动,为在校师生、广大校友及产学研各界搭建一个沟通平台,缩短学校课堂与工业界的距离,增进技术与资本、工业界与投资领域的交流。

大数据时代的电路与系统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