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党建专栏

【党史学习教育第四专题】吴及:学习辉煌军史,领会宝贵经验

发布时间:2021-11-12 点击数: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从民族独立到国家繁荣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但这些胜利究竟是怎么获得的,哪些因素才是最关键的,哪些经验是最宝贵的,我们作为后来者,虽然在成长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标准化的说法,但认识其实是非常肤浅的,很多时候是流于表面的照本宣科,而非真正的理解。在这次党史学习中,我阅读了徐焰将军的《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把问题放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下去讨论,帮助我们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一支强大的新型军队,让我很有收获。

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国民党背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失败。共产党人由此认识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开始了独立建军的道路。先后发动了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代表的一系列武装暴动,以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的暴力。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军事上很快就归于失败;两万人的南昌起义部队的余部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到达粤北的时候只剩800人;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的时候只剩700多人;广州起义部队撤到海陆丰的时候也只有千余人。独立建军在从理念走向实践的时候实际上面临着巨大困难。当时正处于大革命后的最低潮,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余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多人,党领导的工会、农会等遭到查禁或解散。在这样的艰难形势下,能不能完成独立建军的任务,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人民军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巨大的考验,也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存亡安危的关键。

传统军队是依靠发饷维系的,所谓:当兵吃粮,领饷养家;当兵要拿饷,当官要领薪,当时一个连长的月收入也在上百块大洋,当几年连长,积蓄几千块大洋就变成有地上百亩的地主不成问题,“军官等于地主”成了中国农场和旧军队的一个规律。旧中国军阀混战,有钱有枪就可以拉起支队伍当司令,但这样的军队不但战斗力不强,而且一旦发不出饷,军队就根本维系不住。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先知先觉,在建军初期其实也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广州起义的时候,对士兵宣布的政纲是“组织工农红军,改良士兵生活;增加军饷到二十现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部队是共产党领导和控制的部队,但大部分官兵还是来自于旧军队。当起义失败撤退转移时,薪饷发不出来,条件越来越艰苦,军事上面对强敌不断遭遇失败,逃兵不断增加。来到井冈山,准备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工农革命军根本没有经费来源,怎么才能把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燃烧下去呢?井冈山之所以在中国革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毛主席摸索出了一套建军原则和方法,之后各根据地纷纷学习井冈山经验,使得中国革命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为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身处困境主动求变,毛主席首先提出不再给官兵发饷,搞供给制,只靠打土豪劣绅解决吃饭问题。这是突破绝大多数人理念的做法,这是在现实困境下逼出来的创新。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逐步确立了共产党建军的基本原则:党的绝对领导和官兵平等的民主主义。以不发饷为起点采用完全不同的建军方式,最终打造出来一支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钢铁之师,确实是一个历史的奇迹。那么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官兵平等。全军从最高领导到普通士兵在生活待遇,着装上保持一致。条件十分艰苦,但“什么人都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毛委员,朱军长同大家一样挑粮上井冈山,战士没有棉衣时他们一样也穿两层单衣。打土豪时得到的皮袍子,交给站岗的战士轮流穿。为了保障红军战士基本人权,毛泽东还坚决废除了中国旧军队流行千年的体罚制度,干部不许打骂士兵。这些措施逐步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官兵关系,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支部建在连上。党代表制度来自苏联红军,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和后来国民党军队也都有类似的做法,但其主要作用是监督军事首长执行党的决定,后来在国民党军队中甚至演化为政治特务。而人民军队中的党代表既是“两长制”中的政治首长,更是广大士兵切身利益的代表者。支部建在连上,连指导员可以做到熟悉每一名战士,能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人。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对于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提升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军队往往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从南宋的岳家军,到清代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近代的大大小小军阀,更是以长官为核心,所谓“兵归将有”。在军阀混战中,一个将领倒戈就可以带走整个部队。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各种投机可谓是层出不穷。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史上,凡是健全了党的各级领导制度的部队,就从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三湾改编后,有些部队领导,如秋收起义时的师长余洒度,团长苏先骏,不愿意上井冈山,但也只能只身离队,而带不走一兵一卒。张国焘尽管曾是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叛变革命以后也就成了孤家寡人。这充分说明了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及其重要作用。

打土豪,分田地,动员翻身农民参军;严明纪律,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革命军队特别注重学习,很多战士都是在部队学习的文化知识,有文化才能明白道理,才更具有战斗力;而国民党军队虽然军官很多都是军校毕业,但士兵往往依靠拉壮丁;士兵并不需要有文化,服从命令就行。革命军队不只是打仗,更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地方。在极其困难的局面下,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就这样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一支最有纪律,最善学习,最讲政治,最能打仗的伟大军队。

纵观解放军军史,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斗争局面下,革命军队总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譬如土地革命期间,苏区红军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强敌,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击战,部队往往化整为零,正规军以连排为单位行动,加上游击队,武工队,八年间同日军打了12万次小仗,毙伤日军约52万人,平均一仗打死日本鬼子不过4-5人,却能积小胜为大胜。解放战争期间,我们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强调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充分采用运动战,大规模穿插迂回,围点打援,先打弱敌,各个击破,远距离奔袭等;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又能够迅速具备城市攻坚能力,迅速攻克济南和天津都是战例典范。

解放军战略战术极为灵活,其战略战术的精髓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因此弱小的红军面对优势敌人的围剿要实行游击战;抗日战争时的日军非常凶悍,不具备打硬仗的条件,就打麻雀战,袭扰战,用持久战的方式把日寇拖垮;解放战争中抓住国民党军行动呆板而又顾惜城市,以运动战调动敌人,再抓住弱点一口口吃掉。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有世界上最好装备的美军,则利用山高林密或挖坑道的方式避开敌人强大火力,在发挥擅长近战夜战的特点,以夜间攻击和迂回穿插挫败强敌。

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锤炼,人民解放军的步兵战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说法认为志愿军主要依靠“人海战术”,其实完全是一种误解。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运用三三制,一点两面等战术原则。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根据需要不断调整,但始终可以保持强悍的战斗力和永不枯竭的战斗意志。志愿军其实是依靠革命精神,勇猛顽强和高超的战术水平,来弥补装备的劣势。抗美援朝后,美国人也承认解放军已经达到了人类轻步兵的巅峰。

在任何一个对抗格局中,以科学态度辩证看待敌我优劣,认清敌我双方的强点和弱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才能争取主动和胜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坚持以我为主,始终居于主动,因而也从不畏惧任何强敌,总能从强敌之短和我方之长上找出对付敌人的办法。

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认真学习领会其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学习党史,理解革命和建设成果的取得有很大价值。其中很多原则和经验对于今天的工作也很有指导意义。

(作者:电子系党委委员、副系主任吴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