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新闻

电子信息核心课程师资培训班(第三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1-05 点击数:

陈巍做主题报告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课程负责人张颢做了题为《“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教学经验分享》的报告,从本科教学的宏观视角,探讨课程教学中的“正三角形”(教师内容准备、学生接受能力、学生需求)、三个“3:1”(经典内容与新内容、教科书内容与文章内容、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三个矛盾(日益提高的要求与日益下降的内驱力、强调国际化与本土成果呈现、广度与深度)等共性问题。


1E52A

张颢做主题报告



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课程负责人孙忆南做了题为《低年级导引综合实践课程 赛课结合的尝试》的报告,介绍电子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背景(以“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为例)、导引综合实践课程(以“电子系统专题设计与制作”为例)、赛课结合的尝试(以“清华大学硬件设计大赛”为例)、总结讨论(优势互补、助力三全育人)等方面,介绍实验教学体系、赛课结合实践的实施路径。



4D227

孙忆南做主题报告


孙忆南做主题报告


下午的培训环节是示范课展示与课程讨论,分为“通信与网络”“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实验课程教学”三个分会场,分别由课程负责人主持。


“通信与网络”分会场由课程组陈巍、王劲涛、周盛、马赫,研究所曹志刚、戴凌龙等老师出席。示范课分别展示播放了“多址接入”“采样量化”“带限传输”三次课程,供参会老师灵活选择。交流研讨部分,老师们就前后课程设置、理论知识体系、实验教学安排、授课方式、考核方式、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前沿技术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交流授课经验。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分会场由课程组的张颢和沈渊老师参加。示范课展示播放了“连续时间Markov链(I)”内容的授课现场。交流研讨部分,老师们就课程内容的大中衔接、课程深度与广度、授课方式、课后作业和考核方式等关心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学习提高。特别的,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课程思政问题,张颢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合课程内容推行价值塑造的几个案例,得到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认可。


“实验课程教学”分会场开展了热烈的问答与讨论,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马晓红、副主任徐淑正、综合实践课程负责人孙忆南出席。老师们探讨了电子电路、通信电路、通信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实验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报告评价、考核方式、赛课结合模式、竞赛组织等具体问题,还涉及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实验装置,实验课程建设是否需要教授参与,专职实验教师的岗位工作和职业上升通道等话题。


培训期间,清华大学出版社向参与问答讨论、随机抽奖的部分参会老师赠送了电子工程系新出版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引》教材,活跃了会场气氛、调动了问答热情。


本次师资培训班紧凑的内容安排、密集的知识输出、高频的问答讨论,让参会老师直呼过瘾,受益匪浅。培训班得到了参会老师的一致认可,他们对精彩的报告、优秀的课程、杰出的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期待参加后续的、更深入的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跟进全新的课程体系。


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十年磨一剑”的深厚积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精心组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密切合作,推出更丰富、更精彩的活动,为推动高等电子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73C8

在线情况


自2012年以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先后举办了系列教学改革研讨会、核心课程师资培训班,旨在为广大高校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以加快电子信息类专业高水平本科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2018年12月主办的师资培训班(第一期)主要围绕“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数据与算法”两门核心课展开,共有来自国内64所高校的140多位教师参加。2019年5月举办的师资培训班(第二期)主要围绕“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两门核心课展开,共有来自国内50多所高校的80多位教师参加。


5A954

54A16

第一期、二期合影





上一页 [1] [2] [3]

分享到: